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 论文的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1.4 论文的内容组织 | 第15-17页 |
第二章 城市规划和协同学理论基础 | 第17-26页 |
2.1 城市规划理论 | 第17-20页 |
2.1.1 城市规划的起源与发展 | 第17-18页 |
2.1.2 城市规划的经典理论 | 第18-19页 |
2.1.3 城市规划问题提出 | 第19-20页 |
2.2 协同学与协同规划理论 | 第20-24页 |
2.2.1 协同学基本原理 | 第20-22页 |
2.2.1.1 协同学产生背景 | 第20页 |
2.2.1.2 协同学含义以及研究对象 | 第20-21页 |
2.2.1.3 协同学基本概念以及发展趋势 | 第21-22页 |
2.2.2 协同规划的目标和原则 | 第22-23页 |
2.2.2.1 协同规划的目标 | 第22-23页 |
2.2.2.2 协同规划的原则 | 第23页 |
2.2.3 协同规划的必要性 | 第23-24页 |
2.3 消息队列理论 | 第24-2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三章 城市规划之中的协同研究 | 第26-33页 |
3.1 规划用户协同研究 | 第26-28页 |
3.1.1 用户类型分析 | 第26-27页 |
3.1.2 用户之间协同 | 第27-28页 |
3.2 规划业务协同研究 | 第28-31页 |
3.2.1 常见的几类规划 | 第28-30页 |
3.2.2 规划业务之间的协同 | 第30-31页 |
3.3 规划数据协同研究 | 第31-32页 |
3.3.1 规划平台数据 | 第31-32页 |
3.3.2 数据之间的协同 | 第3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四章 基于协同技术的城市规划平台的设计 | 第33-56页 |
4.1 设计思想 | 第33-34页 |
4.2 总体架构 | 第34-37页 |
4.3 平台设计 | 第37-54页 |
4.3.1 业务结构 | 第37-38页 |
4.3.2 数据库设计 | 第38-42页 |
4.3.2.1 概念设计 | 第38-41页 |
4.3.2.2 逻辑设计 | 第41-42页 |
4.3.3 功能模块设计 | 第42-54页 |
4.3.3.1 平台协同的支撑——管理功能模块 | 第42-47页 |
4.3.3.2 平台协同的桥梁——消息通讯模块 | 第47-50页 |
4.3.3.3 用户协同的设计——创意表达模块 | 第50-51页 |
4.3.3.4 数据协同的设计——在线共享功能 | 第51-53页 |
4.3.3.5 业务协同的设计——规划要点模块 | 第53-5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第五章 基于协同技术的城市规划平台的实现 | 第56-82页 |
5.1 搭建协同规划平台支撑框架——管理功能的实现 | 第56-61页 |
5.2 完善协同桥梁——通讯功能的实现 | 第61-67页 |
5.2.1 协同式的即时通讯 | 第62-64页 |
5.2.2 协同式的资源共享 | 第64-66页 |
5.2.3 版本控制和系统通知 | 第66-67页 |
5.3 用户协同范例——创意表达模块 | 第67-73页 |
5.3.1 创意表达的基础——基本GIS功能 | 第67-68页 |
5.3.2 协同式的创意表达功能 | 第68-73页 |
5.4 数据资源协同的实现——资源共享模块 | 第73-78页 |
5.4.1 协同式的数据收集功能 | 第73-75页 |
5.4.2 在线数据统计分析 | 第75-76页 |
5.4.3 在线专题展示 | 第76-77页 |
5.4.4 在线成果提交 | 第77-78页 |
5.5 规划业务协同的实现——规划要点模块 | 第78-81页 |
5.5.1 在线要点计算 | 第78-79页 |
5.5.2 协同式在线要点提示 | 第79-80页 |
5.5.3 协同式要点冲突检测 | 第80-81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81-82页 |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 | 第82-84页 |
6.1 论文内容总结 | 第82页 |
6.2 展望 | 第82-84页 |
致谢 | 第84-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9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