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论文--焊接、金属切割及金属粘接论文--钎焊论文

石墨烯-泡沫铜中间层的制备及其钎焊机理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1-21页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第11-12页
    1.2 缓解接头残余应力问题的研究第12-16页
        1.2.1 钎焊中间层的选用第12-14页
        1.2.2 增强体在钎焊中的应用第14-16页
    1.3 石墨烯研究现状第16-19页
        1.3.1 石墨烯简介第16页
        1.3.2 石墨烯在复合材料和钎料中的应用第16-18页
        1.3.3 石墨烯复合中间层制备方法的选择第18-19页
    1.4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第19-21页
第2章 试验材料、设备及方法第21-27页
    2.1 试验材料第21-22页
    2.2 试验设备第22-23页
        2.2.1 中间层制备设备第22页
        2.2.2 钎焊设备第22-23页
    2.3 试验过程第23-25页
        2.3.1 石墨烯-泡沫铜中间层的原位制备工艺第23-24页
        2.3.2 钎焊工艺第24-25页
    2.4 材料分析与性能测试第25-27页
        2.4.1 光学显微镜测试第25页
        2.4.2 拉曼光谱测试第25页
        2.4.3 扫描电子显微镜测试第25页
        2.4.4 透射电子显微镜测试第25页
        2.4.5 XRD衍射分析第25页
        2.4.6 接头力学性能测试第25-27页
第3章 石墨烯-泡沫铜中间层的制备和表征第27-39页
    3.1 引言第27页
    3.2 石墨烯强化铜基复合中间层的制备和转移过程第27-29页
    3.3 工艺参数对在铜箔上生长石墨烯的影响第29-34页
        3.3.1 沉积温度对在铜箔上生长石墨烯的影响第29-31页
        3.3.2 沉积时间对在铜箔上生长石墨烯的影响第31-32页
        3.3.3 气体流量对在铜箔上生长石墨烯的影响第32-34页
        3.3.4 铜箔上生长石墨烯的最佳工艺参数第34页
    3.4 最佳参数下铜箔上生长石墨烯的表征第34-35页
        3.4.1 拉曼光谱表征第34-35页
        3.4.2 透射电镜表征第35页
    3.5 石墨烯-泡沫铜中间层的制备及分析第35-37页
        3.5.1 石墨烯-泡沫铜中间层的制备第35-36页
        3.5.2 石墨烯-泡沫铜中间层中石墨烯体积分数的计算第36页
        3.5.3 石墨烯/泡沫铜DSC测试第36-37页
    3.6 本章小结第37-39页
第4章 石墨烯-泡沫铜中间层钎焊Al2O3与Nb的组织性能分析第39-54页
    4.1 引言第39页
    4.2 石墨烯-泡沫铜中间层钎焊Al2O3和Nb的典型界面形貌第39-42页
    4.3 工艺参数对接头组织形貌的影响第42-45页
        4.3.1 钎焊温度对接头组织形貌的影响第42-44页
        4.3.2 保温时间对接头组织形貌的影响第44-45页
    4.4 工艺参数对接头力学性能和断口形貌的影响第45-48页
        4.4.1 钎焊温度和保温时间对接头抗剪强度的影响第45-47页
        4.4.2 焊缝宽度对接头抗剪强度的影响第47-48页
    4.5 界面结构形成及演化机制分析第48-53页
        4.5.1 泡沫铜的软化第48-50页
        4.5.2 石墨烯的作用第50页
        4.5.3 接头演化机制分析第50-53页
    4.6 本章小结第53-54页
第5章 石墨烯-泡沫铜中间层强化机制分析第54-63页
    5.1 引言第54页
    5.2 泡沫铜做中间层的强化机制第54-58页
        5.2.1 铜箔/泡沫铜/石墨烯-泡沫铜的接头性能和断口形貌第54-55页
        5.2.2 泡沫铜的多孔特性第55-56页
        5.2.3 泡沫铜的变形特性第56-58页
    5.3 石墨烯强化机理第58-61页
        5.3.1 界面结构影响第58-60页
        5.3.2 石墨烯本体增强作用第60-61页
    5.4 本章小结第61-63页
结论第63-65页
参考文献第65-6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专利及其他成果第69-71页
致谢第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铝合金与钢CMT焊接及接头腐蚀行为
下一篇:650~700℃短时用高温钛合金成分优化及组织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