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引言 | 第9-10页 |
一、绪论 | 第10-14页 |
(一) 理论基础 | 第10-11页 |
1. 美学基础 | 第10页 |
2. 教育心理学基础 | 第10-11页 |
(二) 研究对象基本特征 | 第11-12页 |
1. 当代职业学生的心理特点 | 第11页 |
2. 幼儿教师必备的素质与能力 | 第11-12页 |
(三)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12-14页 |
1. 古典园林所表现的真、善、美对陶冶学生情操的意义 | 第12页 |
2. 审美教育对于幼师学生的重要意义 | 第12-14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14-20页 |
(一) 周维权先生的从中国古典园林的渊源历史看中国的文化 | 第14页 |
(二) 计成的园林的美学思想与园林审美教育 | 第14-15页 |
(三) 叶朗在《中国美学史大纲》中对古典园林的意境创造中的独到见解 | 第15-16页 |
(四) 郑耀星教授关于中学旅游地理审美教育的观点 | 第16页 |
(五) 陆钰教授关于地理教学与美育有充分的阐述 | 第16-17页 |
(六) 关于园林与美学的相关概念 | 第17-20页 |
1. 园林 | 第17页 |
2. 美学 | 第17-18页 |
3. 园林美 | 第18页 |
4. 园林美学 | 第18页 |
5. 园林欣赏 | 第18-19页 |
6. 意境 | 第19页 |
7. 审美能力 | 第19-20页 |
三、古典园林教学中影响学生地理审美因素的调查 | 第20-24页 |
(一) 问卷调查 | 第20页 |
1. 调查对象 | 第20页 |
2. 调查方式 | 第20页 |
3. 问卷的设计 | 第20页 |
(二) 调查结果及分析 | 第20-23页 |
1. 学生的审美需求状况 | 第20-21页 |
2. 对园林美学与学习兴趣情况的调查 | 第21页 |
3. 地理学科与审美实践情况的调查 | 第21-22页 |
4. 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比较之调查 | 第22页 |
5. 学生参与旅游情况的调查 | 第22-23页 |
(三) 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 第23-24页 |
1. 教学目标基本没有体现出审美的目标 | 第23页 |
2. 教学内容对美的挖掘不够深入 | 第23页 |
3. 教师对审美教育关注不够 | 第23-24页 |
四、古典园林教学在提高学生地理审美能力中的作用 | 第24-29页 |
(一) 古典园林的美学价值 | 第24-25页 |
1. 古典园林独特的风韵 | 第24页 |
2. 古典园林艺术特征的表现 | 第24-25页 |
(二) 南北方古典园林表现特征对学生地理审美能力的影响 | 第25-26页 |
1. 南北方园林艺术风格的比较 | 第25页 |
2. 分析南北方园林差异的原因 | 第25-26页 |
(三) 园林美的时空性和综合性在培养学生审美意识中的重要作用 | 第26-27页 |
1. 中国园林的时空性 | 第26页 |
2. 中国园林的综合性 | 第26-27页 |
(四) 地理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的广泛性和深远性 | 第27-29页 |
五、古典园林教学中提高地理审美能力的教学对策 | 第29-36页 |
(一) 通过积累审美经验来提升审美能力 | 第29-30页 |
1. 审美经验在审美活动中的作用 | 第29页 |
2. 审美活动的过程 | 第29-30页 |
(二) 具体措施 | 第30-33页 |
1. 将审美标准贯穿在古典园林教学的全过程 | 第30-31页 |
2. 丰富教学内容 | 第31-33页 |
(三) 古典园林审美能力的教学设计 | 第33-34页 |
1. 准备阶段 | 第33页 |
2. 开端内容的把握 | 第33-34页 |
3. 教学思路的设计 | 第34页 |
4. 精心设计板书 | 第34页 |
(四) 古典园林课外实践活动的审美设计方案 | 第34-36页 |
1. 活动主题 | 第34页 |
2. 实现目标 | 第34-35页 |
3. 具体过程 | 第35页 |
4. 分析总结 | 第35-36页 |
结论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39页 |
附录 | 第39-42页 |
后记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