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小城镇的功能更新研究--以军山镇改造项目为例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绪论 | 第10-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3 研究对象 | 第11页 |
1.4 国内外研究发展状况 | 第11-13页 |
1.4.1 国外研究发展状况 | 第11-12页 |
1.4.2 国内研究发展状况 | 第12-13页 |
1.5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3-16页 |
1.5.1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5.2 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1.6 研究框架体系 | 第16-17页 |
2.传统小城镇功能更新的理论概述 | 第17-21页 |
2.1 传统小城镇的基本概念 | 第17页 |
2.2 传统小城镇的基本特征 | 第17-18页 |
2.3 传统小城镇功能的发展历史 | 第18-20页 |
2.4 传统小城镇功能存在的问题 | 第20-21页 |
2.5 传统小城镇功能更新的必然性 | 第21页 |
3 通过城镇改造引导城镇功能更新的案例研究 | 第21-36页 |
3.1 城镇改造引导功能更新的意义 | 第21-22页 |
3.2 传统小城镇改造面临的问题 | 第22-24页 |
3.3 传统小城镇改造的原则归纳 | 第24-28页 |
3.4 传统小城镇改造的经验案例 | 第28-33页 |
3.4.1 国外优秀案例 | 第28-31页 |
3.4.2 国内优秀案例 | 第31-33页 |
3.5 传统小城镇改造的模式探讨 | 第33-36页 |
4.以蔡甸军山镇为例的城镇改造案例分析 | 第36-67页 |
4.1 项目区位 | 第36-38页 |
4.2 概念意向 | 第38-39页 |
4.3 总体构想 | 第39-47页 |
4.3.1“一轴、三核、三带”的整体空间结构 | 第39-43页 |
4.3.2 特色气候的生态滨水空间 | 第43-46页 |
4.3.3 和谐共存的城镇整体空间 | 第46-47页 |
4.4 设计要素 | 第47-56页 |
4.4.1 人性化的交通网络 | 第47-50页 |
4.4.2 统一的建筑风貌 | 第50-51页 |
4.4.3 生态的滨水景观 | 第51-52页 |
4.4.4 多内涵的组团规划 | 第52-56页 |
4.5 设计手法 | 第56-67页 |
4.5.1 以传统街巷模式为依托的街道布局 | 第56-58页 |
4.5.2 以区域人文特色为吸引的空间形态 | 第58-59页 |
4.5.3 以欧洲小镇建筑为参照的建筑形式 | 第59-62页 |
4.5.4 营造生态环境重塑的景观绿地系统 | 第62-67页 |
结论 | 第67-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