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临床学论文--针灸学、针灸疗法论文

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去自由基镇痛机理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目录第8-11页
引言第11-13页
第一章 文献研究第13-39页
    1 中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第13-22页
        1.1 病名的认识第13页
        1.2 中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病因病机的认识第13-15页
        1.3 辩证分型第15页
        1.4 临床分期第15-16页
        1.5 治疗方法第16-22页
    2 西医学对本病的认识第22-31页
        2.1 定义第22页
        2.2 椎间盘的解剖及生理功能第22页
        2.3 椎间盘突出的病因第22-23页
        2.4 椎间盘突出症症状产生的机制第23-24页
        2.5 临床分型第24-25页
        2.6 临床表现第25-27页
        2.7 诊断与鉴别诊断第27-28页
        2.8 治疗第28-31页
    3. 自由基与田氏测痛治疗仪第31-36页
        3.1 自由基的定义第31-32页
        3.2 自由基的分类第32页
        3.3 自由基的产生第32-33页
        3.4 自由基的清除第33页
        3.5 自由基与疾病第33页
        3.6 氧自由基第33页
        3.7 氧自由基与疼痛第33页
        3.8 自由基堆积致痛第33-35页
        3.9 田氏测痛治疗仪第35-36页
    4. 自由基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第36-39页
        4.1 损伤机制第36页
        4.2 清除自由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第36-39页
第二章 实验研究第39-53页
    1. 实验设备和材料第39页
        1.1 实验动物第39页
        1.2 主要试剂与材料第39页
        1.3 主要仪器第39页
    2. 实验方法及步骤第39-40页
        2.1 分组第39页
        2.2 造模方法第39-40页
        2.3 造模评价第40页
        2.4 治疗方法第40页
    3. 观察指标第40-44页
        3.1 患侧肢体活动第40-41页
        3.2 血清及肌肉SOD、MDA及T-AOC的检测第41-44页
    4. 结果第44-53页
        4.1 四组治疗前后患肢神经功能评分比较第45-46页
        4.2 四组治疗前后血清SOD活力的比较第46-48页
        4.3 四组治疗前后血清MDA含量的比较第48-50页
        4.4 四组治疗前后血清T-AOC浓度的比较第50-51页
        4.5 四组治疗14次后肌肉SOD、MDA及T-AOC比较第51-53页
第三章 临床研究第53-71页
    1. 临床资料第53-55页
        1.1 病例来源第53页
        1.2 诊断标准第53页
        1.3 纳入标准第53-54页
        1.4 排除标准第54页
        1.5 剔除标准第54页
        1.6 退出标准第54页
        1.7 脱落标准第54-55页
    2 研究方法第55-59页
        2.1 样本含量第55页
        2.2 随机分组第55页
        2.3 治疗用具第55页
        2.4 干预方案第55-56页
        2.5 主要观察指标第56-57页
        2.6 随访第57-58页
        2.7 依从性测评第58页
        2.8 意外情况的处理第58页
        2.9 可能存在的混杂因素及质量控制措施第58页
        2.10 统计方法第58-59页
    3 结果第59-71页
        3.1 一般资料的比较第59-60页
        3.2 两组患者JOA下腰痛评分比较第60-66页
        3.3 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比较第66页
        3.4 两组患者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DI)第66-71页
第四章 分析讨论第71-78页
    1 关于动物模型的讨论第71页
    2 关于检测SOD、MDA及T-AOC意义的讨论第71-73页
    3. 关于夹脊穴选穴的讨论第73-74页
    4. 关于选择临床研究量表的讨论第74-75页
    5. 关于研究结果的讨论第75-78页
结语第78-79页
参考文献第79-89页
附录第89-97页
致谢第97-98页
详细摘要第98-108页

论文共10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冬虫夏草及其单体组分对大鼠骨质疏松治疗作用及机制的实验研究
下一篇:艾灸对慢性疲劳模型大鼠的免疫干预及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