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进村”过程中村干部腐败行为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8-21页 |
1.1 研究的源起及意义 | 第8-9页 |
1.2 研究综述 | 第9-18页 |
1.3 可能的创新点及研究思路 | 第18-21页 |
2 “项目进村”的运作特点 | 第21-26页 |
2.1 “项目进村”的意涵 | 第21-22页 |
2.2 “项目进村”的基本特征 | 第22-26页 |
3 “项目进村”过程中产生的村干部腐败空间 | 第26-37页 |
3.1 同盟空间:“乡村利益共同体”的构成者 | 第26-29页 |
3.2 信息空间:村内民情和上级政策的掌握者 | 第29-31页 |
3.3 权力空间:公共品供给的实施者 | 第31-34页 |
3.4 自利空间:监督“盲区”的利用者 | 第34-37页 |
4 “项目进村”过程中村干部的腐败策略行为及后果 | 第37-45页 |
4.1 利益共谋:地区差异被拉大 | 第37-39页 |
4.2 欺上瞒下:项目初衷被异化 | 第39-41页 |
4.3 权威实施:村民需求被扭曲 | 第41-42页 |
4.4 村干部腐败行为的延展性后果 | 第42-45页 |
5 防治“项目进村”过程中村干部腐败行为的对策 | 第45-54页 |
5.1 畅通信息渠道 | 第45-47页 |
5.2 瓦解利益同盟 | 第47-49页 |
5.3 划定权力边界 | 第49-50页 |
5.4 完善监督机制 | 第50-54页 |
结束语 | 第54-56页 |
注释 | 第56-59页 |
致谢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附录 1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主要论文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