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4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4-33页 |
·选题背景 | 第14-17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7-18页 |
·本文研究的目的 | 第17页 |
·本文的研究意义 | 第17-18页 |
·国内外乡村旅游研究动态述评 | 第18-30页 |
·国内乡村旅游研究方面的简要述评 | 第18页 |
·国内外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述评 | 第18-26页 |
·国内外旅游利益相关者研究述评 | 第26-30页 |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30-32页 |
·研究思路 | 第30-31页 |
·研究方法 | 第31-32页 |
·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32-33页 |
第二章 乡村旅游发展的相关理论 | 第33-48页 |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33页 |
·可持续旅游发展理论 | 第33-36页 |
·利益相关者理论 | 第36-38页 |
·利益相关者概念 | 第36-37页 |
·利益相关者的分类方法 | 第37-38页 |
·共生理论 | 第38-39页 |
·共生理论的概念及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 第38-39页 |
·乡村旅游共生机制 | 第39页 |
·一体化乡村旅游理论 | 第39-48页 |
·一体化乡村旅游的概念 | 第39页 |
·一体化乡村旅游与其他一体化概念的区别 | 第39-41页 |
·一体化乡村旅游的利益构成 | 第41-42页 |
·一体化乡村旅游的基本特征 | 第42-48页 |
第三章 一体化乡村旅游利益相关者的构成与特征分析 | 第48-60页 |
·乡村旅游利益相关者构成研究现状 | 第48-49页 |
·一体化乡村旅游利益相关者的分类构成 | 第49-50页 |
·一体化乡村旅游利益相关者的具体构成 | 第50-52页 |
·一体化乡村旅游利益相关者的特征 | 第52-53页 |
·一体化乡村旅游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基本作用与角色分析 | 第53-57页 |
·社区居民 | 第53-54页 |
·机构 | 第54页 |
·乡村旅游企业 | 第54-55页 |
·乡村旅游者 | 第55-56页 |
·资源控制者 | 第56页 |
·守门人 | 第56-57页 |
·一体化乡村旅游利益相关者主要矛盾关系分析 | 第57-59页 |
·乡村旅游企业利益矛盾 | 第57页 |
·乡村旅游目的地社区居民利益矛盾 | 第57-58页 |
·乡村旅游政府机构多种利益矛盾 | 第58页 |
·乡村旅游者利益矛盾 | 第58页 |
·乡村旅游资源控制者利益矛盾 | 第58页 |
·乡村旅游守门人利益矛盾 | 第58-59页 |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四章 一体化乡村旅游企业网络分析 | 第60-75页 |
·一体化乡村旅游中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的作用与关系 | 第60-69页 |
·一体化乡村旅游企业网络关系及其作用 | 第60-62页 |
·非正式网络组织的特点和作用 | 第62-64页 |
·正式网络组织的特点及作用 | 第64-66页 |
·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之间的关系 | 第66-68页 |
·社会资本在企业组织网络中的存在 | 第68-69页 |
·一体化乡村旅游企业网络发展路径分析 | 第69-71页 |
·乡村旅游企业的在空间区域内集聚,促使乡村旅游企业集群化发展 | 第69-70页 |
·乡村旅游企业间通过错位经营实现功能互补或者结构互补 | 第70页 |
·乡村旅游产品供应链上不同环节的企业可通过合作实现供应链一体化 | 第70-71页 |
·我国乡村旅游正式组织发展中存在问题及其发展趋势分析 | 第71-73页 |
·我国乡村旅游正式组织的分类比较 | 第72页 |
·乡村旅游正式组织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72-73页 |
·我国乡村旅游正式组织发展趋势 | 第73页 |
本章小结 | 第73-75页 |
第五章 一体化乡村旅游机构网络分析 | 第75-86页 |
·一些国家(地区)机构网络在乡村旅游发展中的功能 | 第75-76页 |
·机构网络的结构特征对一体化乡村旅游影响差异的对比研究 | 第76-82页 |
·爱尔兰和法国推动一体化乡村旅游的机构背景比较 | 第76-79页 |
·爱尔兰和法国机构网络作用的比较 | 第79-81页 |
·爱尔兰和法国的对比结论 | 第81-82页 |
·一体化乡村旅游机构网络作用的基本规律 | 第82-84页 |
·机构结构特征与作用规律对中国一体化乡村旅游发展的启示 | 第84-85页 |
本章小结 | 第85-86页 |
第六章 一体化发展中的乡村旅游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协调与合作 | 第86-105页 |
·乡村旅游利益相关者间公共目标的集成 | 第86-88页 |
·乡村旅游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分配模式 | 第88-89页 |
·乡村旅游利益相关者协作机制 | 第89-95页 |
·理性协作机制 | 第89页 |
·效用转移协调机制 | 第89-91页 |
·协商谈判机制 | 第91-92页 |
·三种协作机制的互动关系 | 第92页 |
·案例:三圣花乡利益相关者协调机制与具体措施 | 第92-95页 |
·一体化乡村旅游决策支持系统 | 第95-100页 |
·概念框架 | 第95-96页 |
·假设方案和协作模式 | 第96-97页 |
·数据来源 | 第97页 |
·给定的假设旅游政策给旅游一体化带来的影响 | 第97-99页 |
·乡村旅游一体化中合作谈判的利与弊 | 第99-100页 |
·案例分析——决策支持系统在一体化乡村旅游中的运用 | 第100-103页 |
·模拟旅游政策的影响 | 第100-102页 |
·协商过程的影响 | 第102-103页 |
本章小结 | 第103-105页 |
第七章 乡村旅游一体化程度的评价与分析 | 第105-116页 |
·一体化乡村旅游的七个关键主题 | 第105-106页 |
·一体化乡村旅游评价方法 | 第106-109页 |
·一体化乡村旅游多元化评价指标的选取 | 第106-107页 |
·一体化乡村旅游评价群体的确定 | 第107页 |
·调查问卷的设计以及样本的选取 | 第107-108页 |
·一体化乡村旅游评价方法的特点 | 第108-109页 |
·陕西关中乡村旅游一体化的评价与分析 | 第109-114页 |
·三个村庄的背景资料与发展现状 | 第109-110页 |
·关中一体化乡村旅游评价调研结果及分析 | 第110-114页 |
·说明及讨论 | 第114-115页 |
·结论 | 第115页 |
本章小结 | 第115-116页 |
第八章 一体化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与适用性评价 | 第116-133页 |
·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研究的意义 | 第116页 |
·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的研究现状 | 第116-118页 |
·乡村旅游一体化模式的主要类型 | 第118-119页 |
·乡村旅游一体化发展模式的案例分析与适用性分析 | 第119-132页 |
·本土网络一体化发展模式 | 第119-121页 |
·主导网络拓展型一体化发展模式 | 第121-126页 |
·全方位网络拓展型一体化模式 | 第126-132页 |
本章小结 | 第132-133页 |
结束语 | 第133-136页 |
参考文献 | 第136-140页 |
附件 | 第140-147页 |
致谢 | 第147-148页 |
作者简介 | 第1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