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引言 | 第10-11页 |
1.2 成像技术上的聚焦问题 | 第11-12页 |
1.3 数字成像技术的发展趋势 | 第12-14页 |
1.4 光场成像的发展及应用 | 第14-16页 |
1.5 论文的结构框架 | 第16-18页 |
第二章 光场成像原理 | 第18-40页 |
2.1 光场的概念及数学参数化表示 | 第18-19页 |
2.2 光场的采集 | 第19-28页 |
2.2.1 多相机光场采集 | 第19-22页 |
2.2.2 单相机光场采集 | 第22-28页 |
2.2.2.1 基于小孔阵列的光场采集 | 第27页 |
2.2.2.2 基于微透镜阵列的光场采集 | 第27-28页 |
2.3 光场的记录 | 第28-36页 |
2.3.1 传统成像系统的光场的记录 | 第29-30页 |
2.3.2 基于微透镜阵列的光场成像系统的光场的记录 | 第30-32页 |
2.3.3 光场采集图像的三种视图 | 第32-36页 |
2.3.3.1 原始光场图像 | 第33页 |
2.3.3.2 子孔径图像 | 第33-34页 |
2.3.3.3 核线图像 | 第34-36页 |
2.4 成像原理及公式 | 第36-40页 |
2.4.1 相片的形成及记录 | 第36-39页 |
2.4.2 成像公式 | 第39-40页 |
第三章 数字光场成像系统的模拟 | 第40-52页 |
3.1 基于微透镜阵列的光场成像系统 | 第40-43页 |
3.1.1 系统光学元件参数 | 第40-42页 |
3.1.2 系统允许景深范围 | 第42-43页 |
3.1.3 系统的视场范围 | 第43页 |
3.2 三维成像景物的模型构建 | 第43-46页 |
3.2.1 三维景物的成像表面 | 第44-45页 |
3.2.2 三维景物的取样步长 | 第45-46页 |
3.3 基于微透镜阵列的光场成像系统的模型构建与仿真 | 第46-52页 |
3.3.1 系统中通过各光学元件的传输仿真 | 第46-47页 |
3.3.2 系统构建流程 | 第47-49页 |
3.3.3 系统构建参数及仿真效果 | 第49-52页 |
第四章 仿真系统信号的再聚焦处理 | 第52-63页 |
4.1 光场的视觉转换 | 第52-53页 |
4.2 再聚焦的算法实现 | 第53-61页 |
4.2.1 傅立叶切片成像理论 | 第54-56页 |
4.2.2 再聚焦算法实现及效果 | 第56-61页 |
4.2.2.1 寻找每个宏像素位置 | 第56-58页 |
4.2.2.2 积分成像的再聚焦算法 | 第58-59页 |
4.2.2.3 基于傅里叶切片成像理论的再聚焦算法 | 第59-61页 |
4.3 拓展景深技术 | 第61-63页 |
第五章 总结 | 第63-65页 |
5.1 论文的工作总结 | 第63页 |
5.2 未来工作展望 | 第63-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