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9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11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1.2.1 基于点的图像变形算法 | 第12-13页 |
1.2.2 基于面的图像变形算法 | 第13-15页 |
1.2.3 基于特征线的变形算法 | 第15-16页 |
1.3 各类经典变形算法的比较 | 第16-17页 |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内容和安排 | 第17-19页 |
第二章 几种常见网格变形算法分析与比较 | 第19-29页 |
2.1 自由变形算法 | 第19-22页 |
2.1.1 FFD自由变形算法原理 | 第19页 |
2.1.2 FFD自由变形步骤 | 第19-21页 |
2.1.3 自由变形技术的优缺点 | 第21-22页 |
2.2 DFFD自由变形算法 | 第22-23页 |
2.2.1 DFFD自由变形算法原理 | 第22页 |
2.2.2 DFFD自由变形步骤 | 第22页 |
2.2.3 DFFD自由变形技术的优点 | 第22-23页 |
2.3 多分辨率变形技术 | 第23-25页 |
2.3.1 多分辨率变形算法原理 | 第23页 |
2.3.2 Leif Kobbelt多分辨率变形步骤 | 第23-24页 |
2.3.3 多分辨率变形技术的优缺点 | 第24-25页 |
2.4 基于微分坐标下的变形技术 | 第25-27页 |
2.5 几类经典的网格变形算法比较 | 第27-28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三章 三维人脸初始网格获取及开发工具简介 | 第29-35页 |
3.1 三维人脸初始网格获取 | 第29-30页 |
3.1.1 三维人脸云数据获取 | 第29-30页 |
3.1.2 网格简化 | 第30页 |
3.2 所用开发工具简介 | 第30-34页 |
3.2.1 Visual Studio 2010下的VC++模块 | 第30-31页 |
3.2.2 OpenGL简介 | 第31-32页 |
3.2.3 OpenGL的命令语法及各种状态的含义 | 第32-33页 |
3.2.4 VS2010与OpenGL相关设置 | 第33-34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四章 基于Dirichlet自由变形的三维人脸局部变形 | 第35-44页 |
4.1 DFFD自由变形技术 | 第35-38页 |
4.1.1 Voronoi图与Delaunay三角形 | 第35-36页 |
4.1.2 Sibson局部坐标 | 第36-37页 |
4.1.3 Dirichelt自由变形算法 | 第37-38页 |
4.2 算法实现 | 第38-41页 |
4.2.1 设置控制点 | 第38-39页 |
4.2.2 分割Voronoi图 | 第39页 |
4.2.3 计算Sibson坐标 | 第39-41页 |
4.3 试验结果 | 第41-4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五章 基于网格模型简化的Laplace优化变形算法 | 第44-58页 |
5.1 算法概述 | 第44-45页 |
5.2 网格简化算法 | 第45-48页 |
5.2.1 拉普拉斯平滑算法 | 第45-46页 |
5.2.2 虚拟平滑处理 | 第46-47页 |
5.2.3 删除顶点 | 第47-48页 |
5.3 Laplace的优化变形算法 | 第48-53页 |
5.3.1 微分Laplace坐标表示 | 第48-49页 |
5.3.2 对Laplace网格进行优化变形操作 | 第49-51页 |
5.3.3 重建空间坐标 | 第51-53页 |
5.4 实验结果与性能分析 | 第53-57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8-60页 |
6.1 结论 | 第58页 |
6.2 展望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第66-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