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 第9-10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页 |
·研究的现状 | 第10-11页 |
·研究的方法 | 第11-12页 |
·论文的角度 | 第12-14页 |
·论文的结构 | 第14-16页 |
第二章 近代山西天主教堂发展概况 | 第16-48页 |
·近代天主教堂在山西的分布 | 第16-25页 |
·山西教区历史沿革及其修会情况 | 第16-18页 |
·现存山西近代天主教堂 | 第18-24页 |
·山西各教区教堂分布情况比较 | 第24-25页 |
·近代天主教堂发展分期及其依据 | 第25-46页 |
·天主教在华传播的大事件以及对山西传教政策的影响 | 第25-37页 |
·近代山西天主教堂发展分期 | 第37-46页 |
·小结 | 第46-48页 |
第三章 山西近代天主教堂实例分析 | 第48-72页 |
·天主教早期宣教场所 | 第48-50页 |
·1620 年—1844 年唯一现存实例----清初绛州天主堂 | 第48-50页 |
·庚子教案之前的天主教堂 | 第50-52页 |
·典型实例分析----屯留郭村玛尔定堂 | 第50-51页 |
·其它实例分析 | 第51-52页 |
·庚子教案之后的天主教堂 | 第52-66页 |
·年典型实例分析----泽州大箕村小寨玫瑰圣母堂 | 第52-55页 |
·其它实例分析 | 第55-66页 |
·本土化探索期的天主教堂 | 第66-71页 |
·典型实例分析----长子县酒村耶稣君王堂 | 第66-68页 |
·另外一种本土化的探索----武乡县上司村西满?达陡堂彩绘 | 第68页 |
·其它实例分析 | 第68-71页 |
·小结 | 第71-72页 |
第四章 山西近代天主教堂总结 | 第72-87页 |
·山西天主教堂的基本特点 | 第72-82页 |
·建筑组群的总体布局 | 第73-74页 |
·教堂的朝向 | 第74-75页 |
·立面构图 | 第75-76页 |
·屋顶形制 | 第76-78页 |
·内部空间 | 第78-79页 |
·平面形式 | 第79-80页 |
·结构形式 | 第80-81页 |
·细部构造 | 第81-82页 |
·天主教堂营造理念比较 | 第82-86页 |
·南境与北境教区教堂比较 | 第83-84页 |
·国籍教区与其他新教区教堂比较 | 第84-85页 |
·中国神父所建教堂与西方神父所建教堂比较 | 第85-86页 |
·小结 | 第86-87页 |
第五章 山西近代天主教堂的中国本土化探讨 | 第87-93页 |
·山西天主教传教政策本土化探索 | 第87-90页 |
·天主教在中国本土化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 第87-89页 |
·山西天主教传教政策本土化体现 | 第89-90页 |
·山西近代教堂建筑本土化体现 | 第90-92页 |
·小结 | 第92-93页 |
结语 | 第93-95页 |
参考文献 | 第95-98页 |
插图目录 | 第98-101页 |
致谢 | 第101-102页 |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目录 | 第10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