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绪论 | 第12-28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2-13页 |
1.2 活性粉末混凝土 | 第13-15页 |
1.2.1 制备原理 | 第13-14页 |
1.2.2 主要性能 | 第14-15页 |
1.3 活性粉末混凝土国内外工程应用及研究现状 | 第15-20页 |
1.3.1 工程应用实例 | 第15-17页 |
1.3.2 力学性能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1.3.3 耐久性研究现状 | 第18-20页 |
1.4 混凝土海水侵蚀破坏机理 | 第20-23页 |
1.4.1 硫酸盐侵蚀 | 第20-22页 |
1.4.2 镁盐侵蚀破坏 | 第22-23页 |
1.4.3 氯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共存时侵蚀破坏 | 第23页 |
1.5 干湿循环及冻融循环研究概况 | 第23-26页 |
1.5.1 干湿循环对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 | 第24-25页 |
1.5.2 冻融循环对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 | 第25-26页 |
1.6 研究内容 | 第26-28页 |
2 试验材料及方案 | 第28-38页 |
2.1 原材料及配合比 | 第28-29页 |
2.1.1 原材料 | 第28-29页 |
2.1.2 配合比 | 第29页 |
2.2 试件成型与制备 | 第29-31页 |
2.2.1 试件尺寸 | 第29-30页 |
2.2.2 试件制备与养护 | 第30页 |
2.2.3 试验设备 | 第30-31页 |
2.3 试验方法 | 第31-32页 |
2.3.1 模拟海水 | 第31页 |
2.3.2 海水干湿循环试验 | 第31-32页 |
2.3.3 海水冻融循环试验 | 第32页 |
2.4 试验仪器及测试方法 | 第32-36页 |
2.4.1 抗压强度 | 第32-33页 |
2.4.2 劈裂抗拉强度 | 第33-34页 |
2.4.3 SEM扫描电镜 | 第34-35页 |
2.4.4 X射线衍射仪 | 第35-36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3 海水干湿循环作用下活性粉末混凝土力学性能研究 | 第38-58页 |
3.1 试件数据及分析 | 第38-45页 |
3.1.1 破坏形态 | 第38-39页 |
3.1.2 抗压强度 | 第39-41页 |
3.1.3 劈裂抗拉强度 | 第41-43页 |
3.1.4 拉压比分析 | 第43-45页 |
3.2 海水干湿循环作用下活性粉末混凝土微观结构分析 | 第45-55页 |
3.2.1 干湿循环试验前微观结构及分析 | 第45-47页 |
3.2.2 干湿循环试验40次时微观结构及分析 | 第47-50页 |
3.2.3 干湿循环试验100次时微观结构及分析 | 第50-55页 |
3.3 海水干湿循环后XRD数据分析 | 第55-5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4 海水冻融循环下活性粉末混凝土力学性能研究 | 第58-80页 |
4.1 试件数据及分析 | 第58-64页 |
4.1.1 破坏形态 | 第58-59页 |
4.1.2 抗压强度 | 第59-61页 |
4.1.3 劈裂抗拉强度 | 第61-62页 |
4.1.4 拉压比分析 | 第62-64页 |
4.2 海水冻融循环后活性粉末混凝土微观结构及分析 | 第64-75页 |
4.2.1 模拟海水冻融循环400次微观结构及分析 | 第64-66页 |
4.2.2 模拟海水冻融试验800次微观结构及分析 | 第66-72页 |
4.2.3 去硫酸根模拟海水冻融循环400次微观结构及分析 | 第72-73页 |
4.2.4 去硫酸根模拟海水冻融循环800次微观结构及分析 | 第73-75页 |
4.3 海水冻融循环后XRD试验结果分析 | 第75-78页 |
4.3.1 模拟海水冻融循环后XRD试验结果分析 | 第75-76页 |
4.3.2 去硫酸根模拟海水冻融循环后XRD试验结果分析 | 第76-77页 |
4.3.3 冻融循环800次后XRD试验结果比较 | 第77-7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8-80页 |
5 结论 | 第80-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6页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6-90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