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施工机械和设备论文--土工机械、挖掘机械论文--挖掘机论文

抗流量饱和系统液压挖掘机工作特性分析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3页
    1.1 液压挖掘机基本组成及工作方式第11-13页
        1.1.1 液压挖掘机基本组成第11-12页
        1.1.2 液压挖掘机工作型式及流程第12-13页
    1.2 国内外液压挖掘机研究现状第13-20页
        1.2.1 国外液压挖掘机研究现状第14-18页
        1.2.2 国内液压挖掘机研究现状第18-20页
    1.3 计算机仿真技术在工程机械上应用第20-21页
    1.4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及意义第21-23页
        1.4.1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第21-22页
        1.4.2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第22-23页
第二章 液压挖掘机LUDV系统简介及分析方法第23-33页
    2.1 液压挖掘机系统简介第23-24页
    2.2 LUDV系统速度控制原理第24-28页
        2.2.1 单用户动作速度控制原理第24-26页
        2.2.2 多用户流量分配特性第26-27页
        2.2.3 LUDV系统多用户联合动作时存在的问题第27-28页
    2.3 液压挖掘机分析过程中应用的方法及应分析的项目第28-32页
        2.3.1 液压挖掘机分析应用的方法第28-31页
        2.3.2 液压挖掘机应分析的项目第31-32页
    2.4 本章小结第32-33页
第三章 液压挖掘机机械结构建模与模型验证第33-41页
    3.1 小型液压挖掘机基本结构及参数第33-35页
    3.2 小型液压挖掘机机械结构建模与分析第35-37页
    3.3 小型液压挖掘机机械模型导入与验证分析第37-40页
        3.3.1 挖掘机机械模型导入SimulationX第37-38页
        3.3.2 机械结构质量惯性验证分析第38-40页
    3.4 本章小结第40-41页
第四章 液压挖掘机液压系统模型第41-55页
    4.1 小型液压挖掘机负载敏感变量泵建模与分析第41-45页
        4.1.1 LUDV系统使用的负载敏感变量泵参数第41-42页
        4.1.2 负载敏感变量泵机械结构建模第42-44页
        4.1.3 负载敏感变量泵SimulationX模型第44-45页
    4.2 LUDV系统使用的负载补偿多路阀第45-54页
        4.2.2 负载补偿多路阀机械结构建模第47-48页
        4.2.3 负载补偿多路阀SimulationX模型第48-54页
    4.3 本章小结第54-55页
第五章 小型液压挖掘机联合仿真及验证第55-73页
    5.1 单用户动作第55-59页
        5.1.1 动臂单联动作特性分析第55-57页
        5.1.2 斗杆单联动作特性分析第57-59页
    5.2 多用户复合动作第59-63页
        5.2.1 动臂回转复合第59-61页
        5.2.2 斗杆铲斗复合第61-63页
    5.3 小型液压挖掘机液压系统影响动态特性的参数第63-67页
        5.3.1 负载补偿阀特性对液压系统动态特性的影响第64-66页
        5.3.2 LUDV系统对突变负载的适应性第66-67页
    5.4 挖掘机工作特性实验及联合仿真模型验证第67-71页
        5.4.1 挖掘机实验设定及采用采集设备第67-68页
        5.4.2 实验与联合仿真对比第68-71页
    5.5 本章小结第71-73页
第六章 液压挖掘机能耗分析及能量回收研究第73-83页
    6.1 小型液压挖掘机能耗分析第73-78页
        6.1.1 动臂单联动作时能量损耗第74-75页
        6.1.2 斗杆单联动作时能量损耗第75-76页
        6.1.3 斗杆铲斗复合动作第76-78页
    6.2 液压挖掘机能量回收分析第78-82页
        6.1.1 能量回收方法简介第78-80页
        6.2.2 动臂回落能量损耗及可回收分析第80-82页
    6.3 本章小结第82-83页
第七章 工作展望及总结第83-87页
    7.1 论文总结第83-85页
        7.1.1 课题研究总结第83-84页
        7.1.2 论文的创新点第84-85页
    7.2 工作展望第85-87页
参考文献第87-93页
致谢第93-95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95页

论文共9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太原地区大型商场建筑的被动式设计策略
下一篇: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高层建筑垂直运输机械优化配置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