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业经济建设与发展论文--农业资源开发与利用论文--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论文

典型农村社区碳足迹计量方法研究--以浙江安吉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为例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引言第13-24页
    1.1 研究背景第13页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3-14页
        1.2.1 研究目的第13页
        1.2.2 研究意义第13-14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24页
        1.3.1 国外碳足迹研究现状第14-19页
        1.3.2 国内碳足迹研究现状第19-24页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第24-27页
    2.1 研究区概况第24-25页
        2.1.1 研究区位置第24页
        2.1.2 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第24-25页
    2.2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25-26页
        2.2.1 研究内容第25-26页
        2.2.2 研究方法第26页
    2.3 碳足迹边界界定第26-27页
第三章 农村社区碳足迹核算第27-46页
    3.1 农村社区碳足迹计算公式第27-29页
        3.1.1 家庭生活碳足迹计算公式及参数第27页
        3.1.2 农业生产碳排放计算公式及参数第27-28页
        3.1.3 农业生产碳吸收计算公式及参数第28页
        3.1.4 农村社区计算公式第28-29页
    3.2 家庭生活碳足迹核算第29-34页
        3.2.1 家庭生活碳足迹计算方法分析第29-30页
        3.2.2 家庭生活碳足迹核算第30-33页
        3.2.3 家庭生活碳足迹核算小结第33-34页
    3.3 农业生产碳足迹核算第34-43页
        3.3.1 农业生产碳排放核算第34-37页
        3.3.2 农业生产碳吸收核算第37-40页
        3.3.3 农业生产碳足迹核算第40-43页
    3.4 农村社区综合碳足迹核算第43-46页
        3.4.1 农村社区碳足迹计算方法第43-45页
        3.4.2 农村社区碳足迹核算小结第45-46页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第46-48页
    4.1 研究结论第46页
    4.2 研究展望第46-48页
第五章 政策及建议第48-50页
    5.1 进一步发展低碳农村社区——政策方面第48页
    5.2 为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农村社区的几点建议第48-50页
参考文献第50-54页
附录第54-60页
致谢第60-61页
作者简历第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玉米成熟期地上生物量及其碳氮累积量的遥感估算
下一篇:闽北耕地整理前后的质量变化研究--以建瓯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