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1页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1.2 电力光纤入户工程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0页 |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第2章 应用于电力光纤入户的无源光网络及光纤复合低压电缆技术条件的提出 | 第11-24页 |
2.1 EPON 概念 | 第11-12页 |
2.2 EPON 设备分类 | 第12-13页 |
2.2.1 OLT 设备 | 第12页 |
2.2.2 ONU 设备 | 第12页 |
2.2.3 光分路器设备 | 第12-13页 |
2.3 EPON 技术条件 | 第13-18页 |
2.3.1 EPON 技术功能 | 第13页 |
2.3.2 EPON 技术要求 | 第13-14页 |
2.3.3 安全性要求 | 第14-15页 |
2.3.4 保护要求 | 第15-17页 |
2.3.5 业务承载要求 | 第17页 |
2.3.6 操作及维护要求 | 第17-18页 |
2.4 OPLC 技术条件 | 第18-23页 |
2.4.1 OPLC 概念和分类 | 第18页 |
2.4.2 OPLC 形式和规格 | 第18页 |
2.4.3 OPLC 结构 | 第18-19页 |
2.4.4 OPLC 技术要求 | 第19-23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3章 电力光纤入户网络架构及组网设计原则的建立 | 第24-30页 |
3.1 网络架构 | 第24-26页 |
3.1.1 网络连接 | 第24页 |
3.1.2 网络组成 | 第24-26页 |
3.2 总体设计原则 | 第26页 |
3.3 组网结构设计 | 第26-29页 |
3.3.1 节点设计 | 第26-27页 |
3.3.2 线缆设计 | 第27-28页 |
3.3.3 设备设计 | 第28-2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4章 石家庄电力光纤入户实施及光衰减性能测试与效果分析 | 第30-41页 |
4.1 石家庄供电公司电力光纤入户实施方案 | 第30-37页 |
4.1.1 组网和电气结构 | 第30-31页 |
4.1.2 节点设置 | 第31-32页 |
4.1.3 设备配置 | 第32-33页 |
4.1.4 线缆配置 | 第33-35页 |
4.1.5 设备和线缆配置清单 | 第35-37页 |
4.2 光通道衰减与富余度要求 | 第37-40页 |
4.2.1 链路衰减要求 | 第37-38页 |
4.2.2 光通道计算 | 第38-39页 |
4.2.3 性能测试与效果分析 | 第39-40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1-44页 |
5.1 结论 | 第41-42页 |
5.2 展望 | 第42-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
作者简介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