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计选择与集体感
| 中文摘要 | 第3-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目录 | 第7-9页 |
| 一、绪论 | 第9-13页 |
| (一) 研究缘起与问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 (二) 相关研究综述 | 第10-12页 |
| 1. “生计方式”的研究 | 第10-12页 |
| 2. 侗族传统生计研究 | 第12页 |
| 3. 关于村落的研究 | 第12页 |
| (三) 选题意义与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 二、田野点的介绍 | 第13-16页 |
| (一) 村寨的自然生态环境 | 第13页 |
| (二) 村落空间格局与人口结构 | 第13-14页 |
| (三) 村寨生计变迁的外部环境 | 第14-16页 |
| 三、生计 | 第16-34页 |
| (一) 传统生计方式的变迁 | 第16-19页 |
| 1. 种植糯禾、水稻 | 第16-17页 |
| 2. 稻田养鱼 | 第17页 |
| 3. 林业 | 第17-18页 |
| 4. 畜牧业 | 第18页 |
| 5. 其他方式 | 第18-19页 |
| (二) 现存村中的生计方式 | 第19-34页 |
| 1. 个人生计方式 | 第19-26页 |
| 2. 村落集体生计模式 | 第26-34页 |
| 四、生产的目的:消费 | 第34-40页 |
| (一) 个人消费 | 第34-36页 |
| 1. 家宅住房 | 第34-35页 |
| 2. 衣着食物 | 第35-36页 |
| 3. 教育 | 第36页 |
| 4. 其他 | 第36页 |
| (二) 集体消费 | 第36-40页 |
| 1. 人情来往、礼仪开支 | 第36-38页 |
| 2. 娱乐 | 第38-40页 |
| 五、生计变迁的内部动力:村落集体情感 | 第40-47页 |
| (一) 对村外人的态度 | 第40-45页 |
| 1. 打工笑话和新故事传说 | 第40-41页 |
| 2. 村内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外界的冲突 | 第41-45页 |
| (二) 对村内人的看法 | 第45-47页 |
| 1. 打工地缘亚群体 | 第45-46页 |
| 2. 外出后的婚恋交往 | 第46-47页 |
| 六、结论 | 第47-49页 |
| (一) 当地生计与文化的关系 | 第47页 |
| (二) 集体情感是主导诱因 | 第47-49页 |
| 注释 | 第49-51页 |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 附录 | 第53-62页 |
|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2-63页 |
| 后记 | 第63-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