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5页 |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2 CO_2化学综述 | 第10-11页 |
1.3 环状碳酸酯简介 | 第11页 |
1.4 均相催化体系及催化反应机理 | 第11-16页 |
1.4.1 咪唑盐和吡啶盐 | 第11-13页 |
1.4.2 季铵盐和季磷盐 | 第13-14页 |
1.4.3 金属Salen复合物 | 第14-16页 |
1.5 多相催化剂及催化作用机理 | 第16-19页 |
1.5.1 金属氧化物催化剂 | 第16-18页 |
1.5.2 沸石分子筛催化剂 | 第18-19页 |
1.6 均相催化剂多相化—负载型催化剂 | 第19-23页 |
1.6.1 负载有机碱 | 第19-20页 |
1.6.2 负载有机金属配合物催化剂 | 第20-21页 |
1.6.3 负载离子液体 | 第21-23页 |
1.7 各催化剂总结与分析 | 第23页 |
1.8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3-25页 |
第2章 实验所用试剂、仪器和催化实验 | 第25-30页 |
2.1 实验药品和实验仪器 | 第25-26页 |
2.2 催 化剂表征手段 | 第26-27页 |
2.2.1 X-ray粉末衍射表征(XRD) | 第26页 |
2.2.2 N_2等温吸附-脱附表征 | 第26-27页 |
2.2.3 透射电镜表征(TEM) | 第27页 |
2.2.4 傅里叶红外光谱表征(FTIR) | 第27页 |
2.2.5 X射线光电子能谱表征(XPS) | 第27页 |
2.2.6 NH_3-TPD表征 | 第27页 |
2.3 催化性能的研究 | 第27-30页 |
2.3.1 催化反应简介 | 第27-28页 |
2.3.2 碳酸丙烯酯的定量标准曲线 | 第28页 |
2.3.3 催化实验 | 第28-30页 |
第3章 ZnBr_2/DMF协同催化CO_2与环氧丙烷合成碳酸丙烯酯 | 第30-39页 |
3.1 前言 | 第30-31页 |
3.2 催化结果与讨论 | 第31-37页 |
3.2.1 不 同的路易斯酸对PC产率的影响 | 第31-32页 |
3.2.2 温度对PC产率的影响 | 第32-33页 |
3.2.3 反应时间对PC产率的影响 | 第33-34页 |
3.2.4 CO_2的压力对PC产率的影响 | 第34页 |
3.2.5 DMF用量对PC产率的影响 | 第34-35页 |
3.2.6 共催化剂的影响 | 第35-37页 |
3.3 催化反应机理 | 第37-3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4 章 一锅法合成Zn/SBA-15与DMF共同催化CO_2转化合成碳酸丙烯酯 | 第39-56页 |
4.1 引言 | 第39-40页 |
4.2 Zn/SBA-15催化剂的制备 | 第40-41页 |
4.3 催化剂的表征与分析 | 第41-46页 |
4.3.1 X-Ray粉末衍射表征(XRD) | 第41页 |
4.3.2 N_2等温吸附-脱附表征 | 第41-43页 |
4.3.3 透射电镜表征(TEM) | 第43页 |
4.3.4 傅里叶红外光谱表征(FTIR) | 第43-44页 |
4.3.5 X射线光电子能谱表征(XPS) | 第44-45页 |
4.3.6 NH_3-TPD表 征 | 第45-46页 |
4.4 催化结果与讨论 | 第46-53页 |
4.4.1 不同金属元素负载SBA-15对催化活性的影响 | 第46-47页 |
4.4.2 Zn/Si比例对PC产率的影响 | 第47-48页 |
4.4.3 反应温度对PC产率的影响 | 第48页 |
4.4.4 CO_2压力对PC产率的影响 | 第48-49页 |
4.4.5 反应时间对PC产率的影响 | 第49-50页 |
4.4.6 Zn/SBA-15催化剂的循环使用性能 | 第50-52页 |
4.4.7 DMF的用量对PC产率的影响 | 第52-53页 |
4.5 催化反应机理 | 第53-54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结论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67-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