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引言 | 第8-11页 |
一、 民国时期新疆与苏(俄)贸易及中国对外贸易法制概况 | 第11-15页 |
(一) 民国时期新疆与苏(俄)的贸易 | 第11-14页 |
1、 杨增新时期新疆与苏(俄)贸易的发展 | 第11-12页 |
2、 金树仁时期新疆对苏贸易的缩减 | 第12页 |
3、 盛世才时期新疆与苏联的贸易关系 | 第12-13页 |
4、 国民党统治时期新疆与苏的贸易 | 第13-14页 |
(二) 民国时期中国对外贸易法制概况 | 第14-15页 |
二、 民国时期新疆对苏(俄)贸易法制的法律形式 | 第15-28页 |
(一) 民国时期新疆对苏(俄)贸易的相关对外贸易条约 | 第15-20页 |
1、 民国初期仍在新疆适用的清末不平等条约 | 第15-18页 |
(1)《伊犁、塔尔巴哈台通商章程》 | 第15-16页 |
(2)《中俄北京条约》 | 第16-17页 |
(3)《改订伊犁条约》 | 第17页 |
(4)《中俄续改陆路通商章程》 | 第17-18页 |
2、 新疆与苏(俄)签订的有关对外贸易的条约 | 第18-20页 |
(1)《伊犁临时通商协定》 | 第18-19页 |
(2)《新苏临时通商条件》 | 第19页 |
(3)《新苏临时通商协定》 | 第19-20页 |
(二) 国家制定法 | 第20-22页 |
1、 国家外贸管理机构及其组织条例 | 第20-21页 |
2、 对外贸易的相关法律规范 | 第21-22页 |
(三) 新疆地方立法 | 第22-28页 |
1、 地方贸易管理机构及其组织条例 | 第22-24页 |
2、 相关地方立法 | 第24-28页 |
(1)进出口贸易货物监管法类 | 第24-26页 |
(2)税法类 | 第26-28页 |
三、 民国时期新疆对苏(俄)贸易的法制实践 | 第28-36页 |
(一) 新疆对苏(俄)贸易纠纷的解决程序 | 第28页 |
(二) 民国时期新疆对苏(俄)的贸易纠纷 | 第28-36页 |
1、 对对外条约的违反 | 第29-33页 |
(1)、俄商违约贩运洒卖中国土货问题 | 第29页 |
(2)俄商约滥发商业小条问题 | 第29-31页 |
(3)华茶倒灌问题 | 第31页 |
(4)苏联在新疆商务机关违约贸易问题 | 第31-32页 |
(5)中货假道苏联运货问题 | 第32-33页 |
2、 对制定法的违反 | 第33-36页 |
(1)新疆中俄商民债务纠纷问题 | 第33-34页 |
(2)华商在苏俄财产受损问题 | 第34页 |
(3)苏方拖欠应纳税款问题 | 第34页 |
(4)苏方拖延进口订货问题 | 第34-35页 |
(5)私商与苏新贸易公司的纠纷问题 | 第35页 |
(6)违反贸易合同问题 | 第35-36页 |
四、 对民国时期新疆对苏(俄)贸易法制的评价 | 第36-47页 |
(一) 民国时期新疆对苏(俄)贸易法制的特点 | 第37-39页 |
1、 民国时期新疆对苏(俄)贸易法制的阶段性 | 第37-38页 |
2、 民国时期新疆对苏(俄)贸易法制的相对独立性 | 第38页 |
3、 民国时期新疆对苏(俄)贸易法制的不平等性 | 第38-39页 |
(二) 民国时期新疆对苏(俄)贸易法制的积极因素 | 第39-41页 |
1、 民国时期新疆对苏(俄)贸易法制的近代化 | 第39-40页 |
2、 对外条约不再是新疆与苏(俄)贸易法制的唯一形式 | 第40-41页 |
3、 在特定时期维护了国家的主权和利益 | 第41页 |
(三) 民国时期新疆对苏(俄)贸易法制的时代局限性 | 第41-44页 |
1、 部分立法损害了新疆的正当利益 | 第41-42页 |
2、 新疆对苏(俄)贸易法制体系不完善 | 第42-43页 |
3、 司法权严重受制于行政权 | 第43-44页 |
(四) 影响民国时期新疆对苏(俄)贸易法制发展的因素 | 第44-47页 |
1、 政治因素 | 第44-45页 |
2、 经济因素 | 第45页 |
3、 双边关系 | 第45-47页 |
结语 | 第47-48页 |
注释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在读期间论文发表清单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