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1 绪论 | 第13-32页 |
1.1 引言 | 第13页 |
1.2 锂硫电池概述 | 第13-18页 |
1.3 锂硫电池正极材料研究现状 | 第18-29页 |
1.4 本论文研究目的、研究依据和主要研究内容 | 第29-32页 |
2 生物质碳材料的制备、表征及性能测试 | 第32-37页 |
2.1 实验原料和设备 | 第32-33页 |
2.2 物理性质表征 | 第33-35页 |
2.3 电化学性质研究 | 第35-37页 |
3 基于香菇碳源的多孔碳/硫复合材料的制备、微观结构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 第37-50页 |
3.1 引言 | 第37页 |
3.2 基于香菇碳源的多孔碳材料的制备 | 第37-38页 |
3.3 香菇碳材料形貌、结构、电化学性能分析与讨论 | 第38-4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4 活化剂诱导调控生物质碳材料的微观结构及其在锂硫电池中的电化学性质 | 第50-65页 |
4.1 引言 | 第50页 |
4.2 材料制备 | 第50-51页 |
4.3 不同活化剂调控生物质碳材料形貌、结构、电化学性能分析与讨论 | 第51-6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5 高效的N、P双掺杂的石墨烯/CNT@介孔碳基质锂硫电池正极材料制备、微结构及电化学性质 | 第65-87页 |
5.1 前言 | 第65-66页 |
5.2 高效的N、P双掺杂的石墨烯/CNT@介孔碳材料的制备 | 第66-67页 |
5.3 N、P双掺杂的石墨烯/CNT@介孔碳材料形貌、结构、电化学性能分析与讨论 | 第67-85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85-87页 |
6 人工培养纤维状菌丝来源的多孔碳及其在锂硫电池上的电化学性质研究 | 第87-99页 |
6.1 引言 | 第87页 |
6.2 人工培养菌丝来源的多孔碳材料的制备 | 第87-88页 |
6.3 人工培养菌丝来源的多孔碳材料形貌、结构、电化学性能分析与讨论 | 第88-98页 |
6.3.1 材料制备流程 | 第88页 |
6.3.2 HAFC、nAFC 及其相关的含硫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 | 第88-89页 |
6.3.3 HAFC/S和nAFC/S复合材料的热重、XRD和比表面测试 | 第89-92页 |
6.3.4 HAFC/S复合材料的光电子能谱分析 | 第92-93页 |
6.3.5 HAFC/S和nAFC/S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质测试 | 第93-96页 |
6.3.6 HAFC/S和nAFC/S复合材料循环后的微观形貌表征 | 第96页 |
6.3.7 HAFC/S和nAFC/S复合材料的电化学阻抗谱 | 第96-98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98-99页 |
7 总结与展望 | 第99-103页 |
7.1 总结 | 第99-101页 |
7.2 展望 | 第101-103页 |
参考文献 | 第103-117页 |
致谢 | 第117-119页 |
作者在校期间期间研究成果 | 第119-12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