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9-12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9-11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5-17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第2章 我国证券公司的业务现状及问题 | 第17-25页 |
2.1 我国证券业发展历史沿革 | 第17-20页 |
2.1.1 萌芽阶段 | 第17页 |
2.1.2 快速发展阶段 | 第17-18页 |
2.1.3 整顿规范阶段 | 第18-19页 |
2.1.4 综合发展阶段 | 第19-20页 |
2.2 我国证券公司的业务发展现状 | 第20-22页 |
2.2.1 行业现状 | 第20页 |
2.2.2 我国证券业务结构情况 | 第20-22页 |
2.3 证券公司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第22-25页 |
2.3.1 收入来源单一 | 第23页 |
2.3.2 市场风险大 | 第23页 |
2.3.3 业务创新动能不足 | 第23-24页 |
2.3.4 风险抵抗能力较弱 | 第24页 |
2.3.5 业务同质化严重 | 第24-25页 |
第3章 我国证券公司业务发展创新的必要性与条件 | 第25-33页 |
3.1 我国证券公司业务发展创新必要性分析 | 第25-30页 |
3.1.1 金融业的全面开放 | 第26-28页 |
3.1.2 国内商业银行涉猎投行业务 | 第28-29页 |
3.1.3 本土证券机构必须转型创新图存 | 第29-30页 |
3.2 我国证券公司业务发展创新的条件 | 第30-33页 |
3.2.1 有利条件 | 第30-31页 |
3.2.2 不利条件 | 第31-33页 |
第4章 境外证券公司业务发展状况及对我国证券公司的启示 | 第33-37页 |
4.1 境外证券公司业务演变历程 | 第33-34页 |
4.1.1 美国投资银行业务演变历程 | 第33-34页 |
4.1.2 欧洲投资银行业务演变历程 | 第34页 |
4.2 国外证券公司业务模式 | 第34-35页 |
4.3 启示 | 第35-37页 |
4.3.1 不能固守传统业务模式 | 第35页 |
4.3.2 合理的业务结构模式 | 第35-37页 |
第5章 我国证券公司业务发展创新思路探讨 | 第37-43页 |
5.1 关于业务手段方式上的创新 | 第37-38页 |
5.1.1 加强银证合作,加速金融混业经营 | 第37-38页 |
5.1.2 实现互联网跨界合作 | 第38页 |
5.2 关于证券公司场内业务的创新思考 | 第38-40页 |
5.2.1 细分客户群提供个性化服务 | 第38-39页 |
5.2.2 制定合理的佣金策略 | 第39页 |
5.2.3 细化手段诚信营销 | 第39页 |
5.2.4 发展逆周期调节机制 | 第39-40页 |
5.3 关于证券公司场外业务的创新思考 | 第40-43页 |
5.3.1 资产管理业务的创新 | 第40-41页 |
5.3.2 投资顾问业务的创新 | 第41页 |
5.3.3 纵深发展并购重组和资产证券化业务 | 第41-42页 |
5.3.4 积极开展新三板投行业务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致谢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