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8-16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0-14页 |
1.2.1 大气湍流的研究进展 | 第10-11页 |
1.2.2 部分相干光束传输特性的研究进展 | 第11-13页 |
1.2.3 光束模式展开理论的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1.2.4 相干光通信研究发展趋势 | 第14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论文结构 | 第14-16页 |
2 湍流传输特性与模式分解理论 | 第16-26页 |
2.1 湍流基本理论 | 第16-18页 |
2.1.1 大气折射率结构常数 | 第16-17页 |
2.1.2 大气湍流折射率起伏功率谱 | 第17-18页 |
2.2 部分相干光概述 | 第18-20页 |
2.2.1 部分相干GSM模型交叉谱密度函数 | 第18-19页 |
2.2.2 GSM光束在大气湍流中传输的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2.3 模式分解基本理论 | 第20-24页 |
2.3.1 非相干模分解方法 | 第20-22页 |
2.3.2 相干模分解方法 | 第22-2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4-26页 |
3 像散与分数傅里叶光学系统 | 第26-30页 |
3.1 像散 | 第26页 |
3.2 分数阶傅里叶变换的光学实现 | 第26-29页 |
3.3 GSM光束在光学系统中传输的研究方法 | 第2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4 湍流中部分相干光束模式的变化 | 第30-46页 |
4.1 部分相干GSM光束通过湍流的光强分布 | 第30-31页 |
4.2 部分相干GSM光束通过湍流的模系数分布 | 第31-32页 |
4.3 湍流对光束模式的影响 | 第32-35页 |
4.3.1 光源参数对权重因子的影响 | 第32-34页 |
4.3.2 湍流参数对权重因子的影响 | 第34-35页 |
4.3.3 传输距离对权重因子的影响 | 第35页 |
4.4 湍流对M2因子的影响 | 第35-37页 |
4.4.1 光源参数和传输距离对M2因子的影响 | 第35-37页 |
4.4.2 大气湍流对M2因子的影响 | 第37页 |
4.5 数值仿真 | 第37-42页 |
4.5.1 数值仿真光束模式的计算方法 | 第37-38页 |
4.5.2 传输距离对模式系数的影响 | 第38-42页 |
4.6 实验研究 | 第42-45页 |
4.6.1 实验系统及原理 | 第42-43页 |
4.6.2 实验结果 | 第43-45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5 像散分数傅里叶系统对部分相干光束偏振特性的影响 | 第46-60页 |
5.1 实现FrFT光学系统的传输矩阵 | 第46页 |
5.2 通过像散光学系统后GSM光束的CSDM元表达式 | 第46-48页 |
5.3 GSM光束通过FrFT光学系统的偏振特性表达式 | 第48页 |
5.4 像散和分数阶数对偏振特性的影响 | 第48-55页 |
5.4.1 轴上点的偏振特性 | 第49-50页 |
5.4.2 FrFT系统输出面上偏振特性 | 第50-52页 |
5.4.3 FrFT面上偏振特性随x轴的变化曲线 | 第52-55页 |
5.5 实验研究 | 第55-59页 |
5.5.1 实验原理及过程 | 第55-57页 |
5.5.2 实验结果 | 第57-59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6 总结与展望 | 第60-62页 |
6.1 总结 | 第60页 |
6.2 展望 | 第60-62页 |
致谢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70页 |
附录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