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材料论文--其他特种材料论文--复合材料论文

有机复合相变材料储热性能的理论预测及实验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1章 绪论第9-20页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第9-12页
        1.1.1 我国的能源与环境现状第9-10页
        1.1.2 我国的建筑能耗与建筑节能第10-12页
    1.2 相变材料储能技术概述第12-13页
        1.2.1 相变材料的分类第12-13页
        1.2.2 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方法第13页
    1.3 相变材料储能技术的应用第13-15页
        1.3.1 相变材料储能技术在太阳能储存领域的应用第13-14页
        1.3.2 相变材料储能技术在建筑节能领域的应用第14-15页
        1.3.3 相变材料储能技术在电力系统的“削峰填谷”第15页
    1.4 相变材料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5-17页
        1.4.1 相变材料的国外研究现状第15-16页
        1.4.2 相变材料的国内研究现状第16-17页
    1.5 复合相变材料热性能理论预测的研究现状第17-18页
    1.6 课题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第18页
        1.6.1 主要研究内容第18页
        1.6.2 研究方法第18页
    1.7 研究目标第18-19页
    1.8 课题创新之处第19页
    1.9 课题来源第19-20页
第2章 烷烃类有机复合相变材料热物性的理论预测与实验研究第20-29页
    2.1 有机相变材料及其热物性参数第20-21页
        2.1.1 有机相变材料概述第20页
        2.1.2 常用相变材料的热物性参数第20-21页
    2.2 理论预测公式的选择第21-24页
        2.2.1 共晶系的定义第22页
        2.2.2 共晶系熔化温度理论预测公式第22-23页
        2.2.3 共晶系熔化潜热理论预测公式第23-24页
    2.3 烷烃类混合物相变温度和潜热的理论预测第24-25页
        2.3.1 十八烷和二十烷的理论预测结果第24页
        2.3.2 十七烷和十八烷的理论预测结果第24-25页
        2.3.3 十七烷和二十烷的理论预测结果第25页
    2.4 理论预测结果与实验结果的对比分析第25-27页
        2.4.1 实验值与理论计算值的对比第25-27页
        2.4.2 误差分析第27页
    2.5 本章小结第27-29页
第3章 石蜡-脂肪酸有机复合相变材料储热性能的研究第29-53页
    3.1 差示扫描量热法第29-34页
        3.1.1 差示扫描量热法的基本原理第29-31页
        3.1.2 差示扫描量热仪准确性的影响因素第31-32页
        3.1.3 差示扫描量热系统的校正第32-34页
    3.2 石蜡-脂肪酸相变材料混合物的配制第34-39页
        3.2.1 实验仪器第34-35页
        3.2.2 实验材料第35-36页
        3.2.3 试样的制备第36-39页
    3.3 石蜡类与脂肪酸类相变材料混合物储热性能的研究第39-49页
        3.3.1 熔化过程的相变温度和相变潜热第39-42页
        3.3.2 熔化潜热和凝结潜热的对比分析第42-44页
        3.3.3 过冷度分析第44-49页
    3.4 石蜡-脂肪酸混合物的稳定性研究第49-51页
        3.4.1 所选实验试样第49页
        3.4.2 实验过程第49-51页
    3.5 实验误差分析第51页
    3.6 本章小结第51-53页
第4章 石蜡及脂肪酸有机复合相变材料导热系数的研究第53-68页
    4.1 导热系数测试的基本原理第53-57页
        4.1.1 导热系数测试方法分类第53-55页
        4.1.2 TC3000导热系数测试仪简介第55-57页
    4.2 实验材料和仪器第57-58页
    4.3 实验方法与步骤第58-59页
        4.3.1 试样的制备第58-59页
        4.3.2 实验步骤第59页
    4.4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59-66页
        4.4.1 相变温度对导热系数的影响第59-62页
        4.4.2 试样温度对导热系数的影响第62-64页
        4.4.3 循环次数的影响第64-66页
    4.5 误差分析第66-67页
    4.6 本章小结第67-68页
第5章 结论与展望第68-71页
    5.1 结论第68-69页
    5.2 展望第69-71页
参考文献第71-75页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第75-76页
致谢第76-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户内燃气管道泄漏排查、抢修以及防范措施
下一篇:考虑球体颗粒胶结的三维颗粒流模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