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内科学论文--心脏、血管(循环系)疾病论文--心肌疾病论文

基于核磁共振的中药薤白治疗急性和慢性心肌缺血的代谢组学研究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英文缩写对照表第10-14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26页
    1.1 薤白药理作用研究进展第14-16页
        1.1.1 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第14页
        1.1.2 抗肿瘤作用第14-15页
        1.1.3 抗菌作用第15页
        1.1.4 调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第15页
        1.1.5 抗氧化作用第15-16页
        1.1.6 其他作用第16页
    1.2 心肌缺血的诊断和治疗第16-17页
        1.2.1 心肌缺血的诊断第16-17页
        1.2.2 心肌缺血的治疗第17页
    1.3 代谢组学简介第17-23页
        1.3.1 代谢组学的研究技术第18-19页
        1.3.2 代谢组学数据处理第19-22页
        1.3.3 代谢组学技术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第22-23页
    1.4 核磁共振第23-25页
        1.4.1 NMR的基本原理第23-24页
        1.4.2 核磁共振波谱仪第24-25页
    1.5 课题的目的及意义第25-26页
第二章 实验部分第26-30页
    2.1 化学试剂及实验动物第26页
    2.2 仪器设备第26页
    2.3 动物实验第26-27页
    2.4 NMR实验第27-28页
    2.5 数据分析方法第28-30页
第三章 薤白治疗大鼠急性心肌缺血的代谢组学研究第30-45页
    3.1 结果第30-39页
        3.1.1 心肌组织学检查第30页
        3.1.2 核磁共振谱图及信号归属第30-35页
        3.1.3 OPLS-DA模型有效性第35-37页
        3.1.4 血清中代谢物差异分析第37-39页
    3.2 讨论第39-44页
        3.2.1 能量代谢的变化第40-41页
        3.2.2 氨基酸代谢的变化第41-42页
        3.2.3 其他代谢物代谢的变化第42-43页
        3.2.4 急性心肌缺血和薤白预处理导致的其他变化第43-44页
    3.3 小结第44-45页
第四章 薤白治疗大鼠慢性心肌缺血的代谢组学研究第45-59页
    4.1 结果第45-54页
        4.1.1 心肌组织学检查第45页
        4.1.2 核磁共振谱图及信号归属第45-49页
        4.1.3 OPLS-DA模型有效性第49-51页
        4.1.4 血清中代谢物差异分析第51-54页
    4.2 讨论第54-58页
        4.2.1 慢性心肌缺血引起的血清代谢组变化第55-56页
        4.2.2 慢性心肌缺血大鼠对于薤白的代谢响应第56-58页
        4.2.3 大鼠对急性心肌缺血与慢性心肌缺血模型代谢响应的比较第58页
    4.3 小结第58-59页
总结与展望第59-61页
参考文献第61-67页
攻读硕士期间的科研成果第67-68页
致谢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分子印迹—固相萃取技术在食品和环境样品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几种新型小分子荧光探针的合成及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