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历史风貌区街道色彩的空间结构分析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6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1页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13页 |
1.2.1 研究的目的 | 第11-12页 |
1.2.2 研究的意义 | 第12-13页 |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3-16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第二章 国内外色彩规划研究 | 第16-22页 |
2.1 国内色彩规划研究 | 第16-18页 |
2.2 国外色彩规划研究 | 第18-20页 |
2.3 我国城市色彩研究面对的困难 | 第20-22页 |
第三章 色彩规划的理论及表达体系 | 第22-37页 |
3.1 城市色彩相关概念 | 第22-23页 |
3.1.1 城市色彩 | 第22页 |
3.1.2 建筑色彩 | 第22-23页 |
3.1.3 场所色彩 | 第23页 |
3.2 城市色彩的三要素 | 第23-25页 |
3.2.1 物理属性 | 第24页 |
3.2.2 色彩的构成 | 第24-25页 |
3.2.3 材料 | 第25页 |
3.3 城市色彩的认知感受 | 第25-28页 |
3.3.1 城市的空间规模 | 第25-26页 |
3.3.2 气候 | 第26页 |
3.3.3 角度和距离 | 第26-27页 |
3.3.4 城市色彩的意象 | 第27-28页 |
3.4 城市色彩空间结构体系的基本框架 | 第28-30页 |
3.4.1 城市总体色彩空间结构 | 第28-29页 |
3.4.2 片区色彩空间结构 | 第29页 |
3.4.3 具体地块色彩空间结构 | 第29-30页 |
3.5 街道色彩规划方法概述 | 第30-31页 |
3.5.1 规划对象 | 第30页 |
3.5.2 规划内容 | 第30-31页 |
3.6 街道色彩组织的基本原则 | 第31-33页 |
3.6.1 基本原则 | 第31-32页 |
3.6.2 街道色彩组织的基本手法 | 第32-33页 |
3.7 街道色彩研究的理论表达体系 | 第33-37页 |
3.7.1 色立体的构架方式 | 第33-34页 |
3.7.2 常用色立体模型 | 第34-37页 |
第四章 街道色彩规划实例—长沙历史风貌区潮宗街 | 第37-54页 |
4.1 街道色彩控制的方法 | 第37-41页 |
4.1.1 现状调查 | 第37页 |
4.1.2 调查方法 | 第37页 |
4.1.3 取样工具 | 第37-38页 |
4.1.4 调查环境条件 | 第38-39页 |
4.1.5 建立街道现状色彩数据库 | 第39-40页 |
4.1.6 数据库色彩分析 | 第40-41页 |
4.2 地块特征 | 第41-42页 |
4.2.1 地块相关背景 | 第41页 |
4.2.2 上位规划定位 | 第41-42页 |
4.3 长沙市建筑色彩控制技术导则 | 第42-45页 |
4.4 潮宗街街道色彩分析 | 第45-52页 |
4.4.1 中山路街道色彩分析 | 第45-47页 |
4.4.2 潮宗街街道色彩分析 | 第47-49页 |
4.4.3 福庆街街道色彩分析 | 第49-51页 |
4.4.4 潮宗街历史风貌区整体街道色彩分析 | 第51-52页 |
4.5 西曼色彩规划方法反思 | 第52-54页 |
第五章 潮宗街历史风貌区街道色彩的空间结构分析 | 第54-65页 |
5.1 空间句法 | 第54-58页 |
5.1.1 空间句法相关概念 | 第54-56页 |
5.1.2 空间句法分析街道色彩空间结构的方法 | 第56-58页 |
5.2 实例运用 | 第58-65页 |
结语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