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一、问题之缘起 | 第6-9页 |
二、"即是" | 第9-18页 |
1 "即是"的根源意义 | 第9-11页 |
2 "当下具足"与"当下承当" | 第11-13页 |
3 良知的"当下"呈现必定是"全体性"的 | 第13-16页 |
4 圣与凡 | 第16-18页 |
三、"当下" | 第18-33页 |
1 通俗解释和近代的时间观;顾宪成/朱子学的时间观 | 第18-20页 |
2 "当下"与"见在" | 第20-23页 |
3 两种主要的"遮蔽" | 第23-28页 |
4 "临界点"以及"顺逆"问题 | 第28-33页 |
四、"当下即是"之后 | 第33-37页 |
五、结论:意义、局限以及当代的知识分子 | 第37-42页 |
后记 | 第42-43页 |
注释 | 第43-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