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基于金属离子液体氧化还原对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研究

中文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2页
    1.1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SSC)的研究背景及工作原理第11-14页
        1.1.1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研究背景第11页
        1.1.2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结构第11页
        1.1.3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第11-13页
        1.1.4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性能参数第13-14页
    1.2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中电解质的研究进展第14-20页
        1.2.1 液体电解质的研究第15-16页
        1.2.2 准固态电解质的研究第16-18页
        1.2.3 固态电解质的研究第18-19页
        1.2.4 非碘氧化还原电对的研究第19-20页
    1.3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设计第20-21页
    1.4 本论文的创新之处第21-22页
第二章 基于咪唑盐离子液体功能化 Co 氧化还原对离子液体 DSSC 的研制第22-32页
    2.1 引言第22-23页
    2.2 实验部分第23-25页
        2.2.1 实验材料和实验仪器第23页
        2.2.2 离子液体功能化室温 Co 盐[BMI]_2[Co(NCS)_4]的合成第23-24页
        2.2.3 电解质的配制第24页
        2.2.4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制作第24-25页
        2.2.5 表征和测试方法第25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25-30页
        2.3.1 循环伏安测试第25-26页
        2.3.2 基于[BMI]_2[Co(NCS)_4]非碘氧化还原对电池的性能测试第26-29页
        2.3.3 电化学阻抗测试第29页
        2.3.4 电池稳定性的测试第29-30页
    2.4 结论第30-32页
第三章 含 Cu 离子液体作为非碘氧化还原对在 DSSC 中的应用第32-44页
    3.1 引言第32-33页
    3.2 实验部分第33-36页
        3.2.1 实验材料和实验仪器第33页
        3.2.2 含 Cu 金属离子液体的合成第33-35页
        3.2.3 电解质的配制第35页
        3.2.4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制作第35-36页
        3.2.5 表征和测试方法第36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36-43页
        3.3.1 金属配合物的红外表征第36-38页
        3.3.2 Cu{NH_2CH_2CH_2OH}_6(PF_6)_2(1a)和 Cu{NH(CH_2CH_2OH)_2}_6(PF_6)_2(1b)在 DSSC 中的应用第38-39页
        3.3.3 Cu{NH_2CH_2CH_2OH}_6(BF_4)_2(2a)和 Cu{NH(CH_2CH_2OH)_2}_6(BF_4)_2(2b)在 DSSC 中的应用第39-41页
        3.3.4 Cu{NH_2CH_2CH_2OH}_6[(CF_3SO_2)_2N]_2( 3a )和Cu{NH(CH_2CH_2OH)_2}_6[(CF_3SO_2)_2N]_2(3b)在 DSSC 中的应用第41-43页
    3.4 结论第43-44页
第四章 基于聚合物纳米管掺杂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研制第44-55页
    4.1 引言第44-45页
    4.2 实验部分第45-48页
        4.2.1 实验材料和实验仪器第45页
        4.2.2 离子液体和相关聚合物纳米管的制备第45-47页
        4.2.3 凝胶电解质的制备第47页
        4.2.4 染料敏化太阳电池的制作第47页
        4.2.5 表征和测试方法第47-48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48-53页
        4.3.1 PDVBVBC-NT 和 Im-PDVBVBC-NT 的表征第48-49页
        4.3.2 电解质电导率和 I-3扩散系数的测试第49-50页
        4.3.3 电池性质表征第50-51页
        4.3.4 不同电解质电池的电化学阻抗谱图第51-53页
        4.3.5 电池稳定性的测试第53页
    4.4 结论第53-55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55-57页
    5.1 全文总结第55-56页
    5.2 展望第56-57页
参考文献第57-65页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第65-66页
致谢第66-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氧化铜促进下一锅法通过串联环化反应合成4-取代的1H-[1,2,3]三唑[4,5-c]喹啉的反应研究
下一篇:离子单体水溶液RAFT聚合的静电作用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