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引言 | 第7-8页 |
第一章 克林姆特绘画的艺术风格 | 第8-22页 |
1.1 克林姆特绘画风格形成的原因 | 第8-10页 |
1.1.1 家庭对他的影响 | 第8页 |
1.1.2 学校、导师对他的影响 | 第8-9页 |
1.1.3 维也纳分离派和新艺术运动 | 第9-10页 |
1.2 克林姆特绘画不同时期的风格 | 第10-22页 |
1.2.1 早期古典主义风格(1880年-1897年) | 第11-14页 |
1.2.2 中期象征主义风格(1897年-1909年) | 第14-19页 |
1.2.3 晚期表现主义风格(1910年-1918年) | 第19-22页 |
第二章 克林姆特绘画的装饰语言分析 | 第22-38页 |
2.1 色彩表现 | 第22-29页 |
2.1.1 风景画中“暖色系”的和谐追求 | 第22-25页 |
2.1.2 “对比色系”中的东方色彩借鉴 | 第25-27页 |
2.1.3 “金色”的象征性 | 第27-29页 |
2.2 构图特点 | 第29-33页 |
2.2.1 构图的平面性 | 第29-31页 |
2.2.2 团块式构图 | 第31-33页 |
2.3 造型表现 | 第33-38页 |
2.3.1 夸张与变形 | 第33-34页 |
2.3.2 律动的线条 | 第34-38页 |
第三章 克林姆特绘画中的异域情调 | 第38-50页 |
3.1 东方艺术的融合 | 第38-47页 |
3.1.1 中国艺术元素的再现 | 第39-43页 |
3.1.2 日本浮世绘的借鉴 | 第43-47页 |
3.2 拜占庭绘画的材料创新和镶嵌美感 | 第47-50页 |
第四章 克林姆特绘画对装饰艺术的影响 | 第50-55页 |
4.1 新艺术运动和装饰艺术运动 | 第50-51页 |
4.2 对装饰艺术审美的影响 | 第51-55页 |
4.2.1 视觉的形式美 | 第52页 |
4.2.2 材料的肌理美 | 第52-53页 |
4.2.3 空间的和谐美 | 第53-55页 |
结语 | 第55-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0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