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衰方穴位贴敷干预慢性肾衰竭早中期(CKD2-3期)临床疗效观察
| 摘要 | 第7-8页 |
| Abstract | 第8-9页 |
| 前言 | 第10-11页 |
| 第一章 理论研究 | 第11-22页 |
| 1 西医学研究进展 | 第11-17页 |
| 1.1 慢性肾衰竭概述 | 第11页 |
| 1.2 慢性肾衰竭发病机制 | 第11-13页 |
| 1.3 慢性肾衰竭诊断与鉴别诊断 | 第13-14页 |
| 1.4 慢性肾衰竭治疗 | 第14-16页 |
| 1.5 慢性肾脏病研究进展 | 第16-17页 |
| 2 中医学研究进展 | 第17-22页 |
| 2.1 病名 | 第17页 |
| 2.2 病因病机 | 第17-18页 |
| 2.3 治则治法 | 第18页 |
| 2.4 辨证论治 | 第18-20页 |
| 2.5 多种治疗手段 | 第20-22页 |
| 第二章 临床研究 | 第22-35页 |
| 1 目的 | 第22页 |
| 2 研究对象 | 第22-24页 |
| 2.1 病历来源 | 第22页 |
| 2.2 西医诊断标准 | 第22-23页 |
| 2.3 中医肾衰竭肾虚湿浊证辨证标准 | 第23页 |
| 2.4 纳入标准 | 第23页 |
| 2.5 排除标准 | 第23-24页 |
| 2.6 剔除标准和脱落 | 第24页 |
| 2.7 GFR计算公式 | 第24页 |
| 3 治疗方法 | 第24-25页 |
| 3.1 西医基础治疗 | 第24页 |
| 3.2 辨证汤剂 | 第24-25页 |
| 3.3 穴位贴敷 | 第25页 |
| 3.4 分组 | 第25页 |
| 3.5 观察时间 | 第25页 |
| 4 疗效评定标准及观察指标 | 第25-27页 |
| 4.1 主要临床症状积分疗效性观察标准 | 第25-26页 |
| 4.2 疾病疗效判定标准 | 第26页 |
| 4.3 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 | 第26页 |
| 4.4 实验室指标 | 第26-27页 |
| 5 统计方法 | 第27页 |
| 6 结果 | 第27-31页 |
| 6.1 一般资料 | 第27-28页 |
| 6.2 主要临床症状积分疗效比较 | 第28-29页 |
| 6.3 疾病疗效比较 | 第29页 |
| 6.4 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 第29-30页 |
| 6.5 实验室指标(BUN、Scr)比较 | 第30页 |
| 6.6 安全性指标(ALT、AST)比较 | 第30-31页 |
| 7 讨论 | 第31-33页 |
| 7.1 理论依据 | 第31-32页 |
| 7.2 处方分析 | 第32-33页 |
| 7.3 疗效分析 | 第33页 |
| 8 结论 | 第33-34页 |
| 9 不足与展望 | 第34-35页 |
| 参考文献 | 第35-40页 |
| 英文缩写词表 | 第40-41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41-42页 |
| 致谢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