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缩略词表 | 第9-10页 |
| 前言 | 第10-13页 |
| 实验研究 | 第13-27页 |
| 1 研究对象 | 第13页 |
| 2 实验仪器 | 第13-14页 |
| 3 实验试剂 | 第14页 |
| 4 方法 | 第14-17页 |
| 4.1 骨密度检测 | 第14页 |
| 4.2 血液标本采集 | 第14页 |
| 4.3 骨代谢指标检测 | 第14-15页 |
| 4.4 基因多态性的检测 | 第15-17页 |
| 5 统计学方法 | 第17页 |
| 6 结果 | 第17-27页 |
| 6.1 两组人口学特征对比 | 第17-18页 |
| 6.2 IGF-IR rs2229765及IGF-IIR rs629849基因多态性 | 第18-19页 |
| 6.3 两组BMD、骨代谢参数及IGF-I、IGF-II对比 | 第19-20页 |
| 6.4 IGF-IR基因多态性在两组间的分布 | 第20页 |
| 6.5 IGF-IR基因多态性与骨质疏松风险的关联 | 第20-21页 |
| 6.6 IGF-IR基因多态性与病例组女性临床指标相关性 | 第21-22页 |
| 6.7 IGF-IR基因多态性与对照组女性临床指标的相关性 | 第22-23页 |
| 6.8 IGF-IIR基因多态性在两组间的分布 | 第23页 |
| 6.9 IGF-IIR基因多态性与骨质疏松风险的关联 | 第23-24页 |
| 6.10 IGF-IIR基因多态性与病例组女性临床指标相关性 | 第24-25页 |
| 6.11 IGF-IIR基因多态性与对照组女性临床指标相关性 | 第25-27页 |
| 讨论 | 第27-31页 |
| 结语 | 第31-32页 |
| 1 结论 | 第31页 |
| 2 展望与不足 | 第31-32页 |
| 参考文献 | 第32-40页 |
| 文献综述 | 第40-57页 |
| 参考文献 | 第48-57页 |
| 致谢 | 第57-58页 |
| 在校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