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7-8页 |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8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2-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6-17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6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17页 |
1.5 研究创新点与不足 | 第17-18页 |
1.5.1 研究创新点 | 第17页 |
1.5.2 论文不足之处 | 第17-18页 |
第二章 “中国梦”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 | 第18-22页 |
2.1 中国近现代的经济状况 | 第18-19页 |
2.2 中国近现代的政治状况 | 第19页 |
2.3 中国近现代的社会状况 | 第19-20页 |
2.4 中国近现代的世界地位 | 第20-22页 |
第三章 “中国梦”概念的提出和演进 | 第22-27页 |
3.1 “中国梦”概念的提出 | 第22页 |
3.2 “中国梦”的历史演进 | 第22-27页 |
3.2.1 近代中国“天朝梦”的破碎 | 第22-23页 |
3.2.2 民主革命时期“中国梦”的首次探索 | 第23-24页 |
3.2.3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梦”的深层次探索 | 第24-25页 |
3.2.4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梦”坚实基础的奠定 | 第25-26页 |
3.2.5 当代中国建设时期“中国梦”的美好愿景 | 第26-27页 |
第四章 “中国梦”的内涵 | 第27-32页 |
4.1 中国梦的基本内涵——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 第27页 |
4.2 中国梦的核心思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 第27-28页 |
4.3 中国梦的本质属性——人民之梦 | 第28-29页 |
4.4 中国梦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 | 第29-30页 |
4.5 中国梦的内涵特征——“三个统一 | 第30页 |
4.6 中国梦的价值追求——共同富裕 | 第30-32页 |
第五章 “中国梦”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 第32-41页 |
5.1 中国梦的理论意义 | 第32-37页 |
5.1.1 中国梦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结果 | 第32-33页 |
5.1.2 中国梦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 | 第33-35页 |
5.1.3 中国梦提升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 | 第35-36页 |
5.1.4 中国梦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 | 第36-37页 |
5.2 中国梦的实践意义 | 第37-41页 |
5.2.1 中国梦是对整个国家走向更高水平现代化的新动员 | 第37-38页 |
5.2.2 中国梦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提供持久不衰的精神动力 | 第38-39页 |
5.2.3 中国梦为人类文明的发展提供了新范式 | 第39页 |
5.2.4 中国梦提升了中国的世界影响力 | 第39-41页 |
结语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