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7页 |
1.1 课题来源 | 第9页 |
1.2 研究背景 | 第9-13页 |
1.2.1 工业遗产保护的兴起 | 第11-12页 |
1.2.2 城市文化建设的新需求 | 第12-13页 |
1.3 改造再利用模式及相关概念阐释 | 第13-18页 |
1.3.1 改造模式 | 第13-17页 |
1.3.2 相关概念的阐释 | 第17-18页 |
1.4 国内外相关课题研究及相关分析 | 第18-23页 |
1.4.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8-21页 |
1.4.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21-23页 |
1.5 研究的意义与目的 | 第23-24页 |
1.5.1 研究的意义 | 第23-24页 |
1.5.2 研究的目的 | 第24页 |
1.6 研究的方法和内容 | 第24-26页 |
1.6.1 研究的方法 | 第24-25页 |
1.6.2 研究的内容 | 第25-26页 |
1.7 论文框架 | 第26-27页 |
第二章 基础理论与经典案例分析 | 第27-51页 |
2.1 基础理论 | 第27-30页 |
2.1.1 建筑再循环理论 | 第27-28页 |
2.1.2 改造再利用理论 | 第28页 |
2.1.3 新陈代谢理论 | 第28-29页 |
2.1.4 有机更新理论 | 第29-30页 |
2.2 经典案例分析 | 第30-49页 |
2.2.1 国外案例分析 | 第30-39页 |
一、英国曼彻斯特纺织制造能源厂区——科学与工业博物馆 | 第31-33页 |
二、德国关税同盟煤炭焦化厂——焦炭博物馆 | 第33-37页 |
三、德国措伦煤矿——煤矿博物馆 | 第37-39页 |
2.2.2 国内案例分析 | 第39-49页 |
一、青岛啤酒博物馆 | 第39-43页 |
二、沈阳铸造博物馆 | 第43-47页 |
三、世博会船舶馆 | 第47-49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第三章 旧工业建筑改造主题博物馆适宜性研究 | 第51-73页 |
3.1 改造功能为博物馆的分类 | 第51页 |
3.2 旧工业建筑空间与工业主题博物馆功能的契合点 | 第51-54页 |
3.2.1 旧工业建筑空间和结构特征分类 | 第52-53页 |
3.2.2 新旧功能与空间的适应性和契合性 | 第53-54页 |
3.3 工业主题博物馆的综合价值和发展前景 | 第54-56页 |
3.3.1 主题博物馆综合性价值体现 | 第54-56页 |
3.3.2 主题博物馆的发展前景 | 第56页 |
3.4 主题博物馆的改造策略 | 第56-72页 |
3.4.1 区域位置及功能置换的要求 | 第57页 |
3.4.2 内部空间的重整 | 第57-66页 |
3.4.3 建筑形式风格设计 | 第66-70页 |
3.4.4 物质结构设计 | 第70-72页 |
3.4.5 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协调发展 | 第7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第四章 旧工业建筑改造再利用概念性方案分析 | 第73-88页 |
4.1 乌海的概况分析 | 第73-77页 |
4.1.1 一通厂的研究背景 | 第74页 |
4.1.2 一通厂的研究现状 | 第74-75页 |
4.1.3 一通厂改造研究意义 | 第75-76页 |
4.1.4 工业区所处地域环境条件 | 第76-77页 |
4.2 设计理念——“循环·再生” | 第77页 |
4.3 方案设计策略 | 第77-86页 |
4.3.1 建筑内部空间改造 | 第77-82页 |
4.3.2 建筑外部空间改造 | 第82-84页 |
4.3.3 建筑外部环境空间设计 | 第84-85页 |
4.3.4 厂区内构筑物、工业设施改造与再利用策略 | 第85-8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86-88页 |
第五章 结语 | 第88-91页 |
5.1 主要结论与创新点 | 第88-89页 |
5.1.1 主要结论 | 第88-89页 |
5.1.2 创新点 | 第89页 |
5.2 研究不足与未来展望 | 第89-91页 |
参考文献 | 第91-93页 |
致谢 | 第93-94页 |
附录一 图录 | 第94-98页 |
附录二 表录 | 第98-99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 第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