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1 导言 | 第10-16页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1-13页 |
1.2.1 研究思路 | 第11-12页 |
1.2.2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1.2.3 创新之处 | 第12-13页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3-15页 |
1.3.1 国外研究进展 | 第13页 |
1.3.2 国内研究进展 | 第13-15页 |
1.4 技术路线图 | 第15-16页 |
2 石家庄市及毗邻县域经济差异的综合分析 | 第16-28页 |
2.1 研究区域的范围及数据来源 | 第16页 |
2.1.1 研究区范围 | 第16页 |
2.1.2 数据的来源 | 第16页 |
2.2 石家庄市基础概况 | 第16-18页 |
2.2.1 石家庄市区位特征 | 第16-17页 |
2.2.2 石家庄市经济发展概况 | 第17-18页 |
2.3 县域经济差异时空演变的综合分析 | 第18-28页 |
2.3.1 时间节点的选取 | 第18页 |
2.3.2 指标体系的选取与构建 | 第18-19页 |
2.3.3 综合分析评价方法的选择 | 第19页 |
2.3.4 县域经济发展综合实力测评 | 第19-24页 |
2.3.5 县域经济现状的空间格局分析 | 第24-25页 |
2.3.6 县域经济的空间格局演变分析 | 第25-28页 |
3 石家庄市及毗邻县域经济差异的时空演变 | 第28-50页 |
3.1 县域经济差异的时序演变 | 第28-32页 |
3.1.1 时序演变的研究方法 | 第28-29页 |
3.1.2 时序演变的结果分析 | 第29-32页 |
3.2 县域经济差异的空间统计分析 | 第32-50页 |
3.2.1 空间自相关理论方法 | 第32-35页 |
3.2.2 县域经济的自相关分析 | 第35-50页 |
3.2.2.1 全局空间自相关 | 第35-36页 |
3.2.2.2 局部空间自相关(LISA)分析以及Moran’s I散点图 | 第36-41页 |
3.2.2.3 县域经济的热点区空间演化 | 第41-44页 |
3.2.2.4 县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格局演化 | 第44-50页 |
4 石家庄市及毗邻县域经济差异的成因分析 | 第50-54页 |
4.1 自然条件 | 第50页 |
4.2 区位条件 | 第50-51页 |
4.3 历史基础 | 第51页 |
4.4 政策影响 | 第51-52页 |
4.5 空间近邻效应 | 第52页 |
4.6 产业结构 | 第52-53页 |
4.7 劳动力素质 | 第53-54页 |
5 石家庄市及毗邻县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 第54-57页 |
5.1 利用自然条件优势,发展特色经济 | 第54页 |
5.2 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 第54页 |
5.3 实行多中心空间的发展,增强县域经济水平 | 第54-55页 |
5.4 加大对欠发达县域的经济扶持力度 | 第55页 |
5.5 着重教育事业的发展,实施“科教兴县”战略 | 第55页 |
5.6 加快中心城市的建设,增强其经济辐射带动作用 | 第55-56页 |
5.7 保护自然环境,开展低碳经济,促进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 第56-57页 |
6 结论与不足 | 第57-59页 |
6.1 结论 | 第57-58页 |
6.2 不足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攻硕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与项目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