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模式识别与装置论文

胸主动脉CTA与X线透视图配准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4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9-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3页
    1.3 本文工作内容第13-14页
第二章 2D/3D图像配准算法概述第14-27页
    2.1 2D/3D配准基本原理第14-16页
    2.2 空间变换模型第16-17页
    2.3 3D到2D的数字影像重建第17-20页
        2.3.1 射线追踪算法第17-18页
        2.3.2 改进的基于Bresenham的射线追踪算法第18-20页
    2.4 相似性测度第20-23页
        2.4.1 互信息法第20-21页
        2.4.2 归一化互相关(Normalized Cross Correlation, NCC)第21-22页
        2.4.3 梯度相关(Gradient Correlation, GC )第22页
        2.4.4 梯度差分(Gradient Difference, GD)第22-23页
        2.4.5 模式强度(PatternIntensity, PI)第23页
    2.5 优化策略第23-25页
        2.5.1 鲍威尔算法(Powell)第23-24页
        2.5.2 改进的爬山算法第24-25页
    2.6 2D/3D配准评估方法第25-26页
        2.6.1 金标准数据集法第25页
        2.6.2 融合法第25-26页
    2.7 本章小结第26-27页
第三章 基于叠加DRR库的TEVAR术中CTA与X线透视配准第27-38页
    3.1 基于叠加DRR库的配准算法第27页
    3.2 空间模型的选择第27页
    3.3 叠加DRR库的生成第27-32页
        3.3.1 DRR库的生成第28-31页
        3.3.2 叠加DRR图第31-32页
    3.4 最大化互信息第32-34页
    3.5 实验数据及处理第34-35页
    3.6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35-37页
    3.7 本章小结第37-38页
第四章 基于叠加DRR库与改进爬山策略的TEVAR术中CTA与X线透视图像快速配准第38-45页
    4.1 快速配准算法原理第38页
    4.2 改进的爬山优化算法第38-39页
    4.3 算法流程第39-40页
    4.4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40-44页
        4.4.1 最优配准结果第40-42页
        4.4.2 不同优化顺序的配准结果第42-44页
    4.5 本章小结第44-45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45-47页
    5.1 全文总结第45-46页
    5.2 展望第46-47页
参考文献第47-51页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第51-52页
致谢第52页

论文共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复杂场景下行人检测算法研究
下一篇: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算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