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3-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 1.2 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 1.2.1 抑郁症注意偏向的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1.2.2 抑郁症冲突控制的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 1.3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 1.4 论文组织 | 第14-16页 |
| 第二章 脑电数据分析方法 | 第16-23页 |
| 2.1 脑电提取 | 第16-17页 |
| 2.2 脑电去噪 | 第17-19页 |
| 2.2.1 主成分分析 | 第17页 |
| 2.2.2 小波变换 | 第17-18页 |
| 2.2.3 自适应滤波器 | 第18页 |
| 2.2.4 独立成分分析 | 第18-19页 |
| 2.3 事件相关电位 | 第19页 |
| 2.4 脑电源定位基本理论 | 第19-22页 |
| 2.4.1 脑电正问题 | 第20页 |
| 2.4.2 脑电逆问题 | 第20-22页 |
| 2.5 小结 | 第22-23页 |
| 第三章 基于ERP和源定位的抑郁症注意偏向研究 | 第23-38页 |
| 3.1 研究目的及假设 | 第23页 |
| 3.2 研究方法 | 第23-28页 |
| 3.2.1 被试选择 | 第23-24页 |
| 3.2.2 实验材料 | 第24页 |
| 3.2.3 实验程序 | 第24-26页 |
| 3.2.4 脑电记录与预处理 | 第26页 |
| 3.2.5 数据分析 | 第26-28页 |
| 3.3 结果 | 第28-35页 |
| 3.3.1 行为数据结果 | 第28-29页 |
| 3.3.2 ERP数据结果 | 第29-34页 |
| 3.3.3 源定位分析结果 | 第34-35页 |
| 3.4 讨论 | 第35-37页 |
| 3.5 小结 | 第37-38页 |
| 第四章 基于ERP和源定位的抑郁症情绪冲突控制研究 | 第38-52页 |
| 4.1 研究目的及假设 | 第38页 |
| 4.2 研究方法 | 第38-41页 |
| 4.2.1 被试选择 | 第38-39页 |
| 4.2.2 刺激材料 | 第39页 |
| 4.2.3 实验范式 | 第39-40页 |
| 4.2.4 脑电记录与预处理 | 第40页 |
| 4.2.5 数据分析 | 第40-41页 |
| 4.3 结果 | 第41-49页 |
| 4.3.1 行为数据结果 | 第41-43页 |
| 4.3.2 ERP数据结果 | 第43-45页 |
| 4.3.3 源定位分析结果 | 第45-47页 |
| 4.3.4 相关分析 | 第47-49页 |
| 4.4 讨论 | 第49-51页 |
| 4.5 小结 | 第51-52页 |
| 第五章 基于ERP数据的抑郁症识别研究 | 第52-60页 |
| 5.1 研究目的 | 第52页 |
| 5.2 研究方法 | 第52-56页 |
| 5.2.1 特征提取 | 第52-55页 |
| 5.2.2 特征选择 | 第55-56页 |
| 5.2.3 分类算法 | 第56页 |
| 5.3 结果及分析 | 第56-59页 |
| 5.4 小结 | 第59-60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0-62页 |
| 6.1 本文总结 | 第60-61页 |
| 6.2 工作展望 | 第61-62页 |
| 参考文献 | 第62-68页 |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8-69页 |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