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1. 前言 | 第10-21页 |
1.1 饮用水资源及饮用水病原微生物污染现状 | 第10-11页 |
1.1.1 我国饮用水资源现状 | 第10-11页 |
1.1.2 全球饮用水病原微生物污染现状 | 第11页 |
1.2 消毒技术去除饮用水中病原微生物的研究进展 | 第11-15页 |
1.2.1 化学消毒剂用于饮用水消毒的应用进展 | 第11-13页 |
1.2.2 物理消毒法 | 第13-14页 |
1.2.3 饮用水副产物DBPs对健康的影响 | 第14-15页 |
1.3 几种新型过滤介质 | 第15-18页 |
1.3.1 石英砂 | 第15页 |
1.3.2 沸石 | 第15-17页 |
1.3.3 零价铁 | 第17-18页 |
1.4 新型过滤介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1.5 本论文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9-20页 |
1.6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2. 实验材料和方法 | 第21-27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1-23页 |
2.1.1 实验用微生物材料 | 第21页 |
2.1.2 指示微生物E.coli的定量方法 | 第21页 |
2.1.3 实验用水样 | 第21页 |
2.1.4 主要药品 | 第21-22页 |
2.1.5 主要仪器 | 第22页 |
2.1.6 试剂 | 第22页 |
2.1.7 实验用过滤介质材料的来源及预处理方法 | 第22-23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3-27页 |
2.2.1 介质材料的改性方法 | 第23页 |
2.2.2 分批实验研究过滤介质去除与灭活E.coli效果的方法 | 第23页 |
2.2.3 沸石与铁过滤介质去除与灭活E.coli的实验方法 | 第23页 |
2.2.4 大肠杆菌指示微生物去除机理-洗脱法 | 第23-24页 |
2.2.5 水质指标测定方法 | 第24页 |
2.2.6 介质表面结构观察—扫描电镜观察 | 第24-25页 |
2.2.7 技术路线 | 第25-27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7-51页 |
3.1 分批式条件下沸石与改性沸石去除与灭活大肠杆菌效果 | 第27-34页 |
3.1.1 天然沸石吸附最佳形状确定 | 第27-28页 |
3.1.2 天然沸石对微生物的吸附动力学 | 第28页 |
3.1.3 功能负载修饰沸石最佳改性条件的确定 | 第28-33页 |
3.1.4 沸石再生能力实验 | 第33-34页 |
3.2 分批式研究铁与修饰铁去除与灭活大肠杆菌效果 | 第34-40页 |
3.2.1 铁最佳形状及吸附动力学的确定 | 第34-35页 |
3.2.2 铁吸附微生物指示物的动力学(最佳吸附时间确定) | 第35页 |
3.2.3 功能负载修饰铁最佳修饰条件的确定 | 第35-36页 |
3.2.4 铁与修饰铁可逆与不可逆吸附量(指示微生物去附机理研究) | 第36-37页 |
3.2.5 水质条件对铁与修饰铁去除与灭活E.coli效果的影响 | 第37-40页 |
3.3 过滤介质表面结构的扫描电镜观察 | 第40-43页 |
3.3.1 扫描电镜样品的制备 | 第40页 |
3.3.2 沸石和改性沸石表面扫描电镜观察与表面特征 | 第40-43页 |
3.4 SMZ/ZVI过滤介质去除与灭活E.coli效果 | 第43-46页 |
3.4.1 不同比例沸石和铁混合去除与灭活E.coli效果的影响 | 第43页 |
3.4.2 水质条件对混合过滤介质去除与灭活E.coli的影响 | 第43-46页 |
3.5 混合介质柱连续过滤去除与灭活E.coli的动态实验 | 第46-51页 |
3.5.1 天然混合介质与修饰混合介质柱连续过滤去除与灭活E.coli效果 | 第46-47页 |
3.5.2 装柱方式对连续过滤柱去除与灭活E.coli效果的影响 | 第47-48页 |
3.5.3 不同离子强度对连续柱去除与灭活E.coli的影响 | 第48-50页 |
3.5.4 腐植酸对连续柱去除与灭活E.Coli的影响 | 第50-51页 |
4. 实验结论 | 第51-54页 |
4.1 实验得出的结论 | 第51-53页 |
4.2 展望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