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名城园林景观设计研究--以汉中地区为例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5页 |
一、 研究的背景 | 第11-13页 |
(一) 国内园林景观发展概况 | 第11-12页 |
(二) 国外景观发展概况 | 第12-13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三、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一) 查阅文献资料 | 第13-14页 |
(二) 实地调研 | 第14页 |
(三) 案例分析 | 第14页 |
四、 论文研究内容与框架 | 第14-15页 |
第二章 汉中地区园林景观现状分析 | 第15-29页 |
一、 汉中地区园林景观的分类 | 第15页 |
二、 汉中地区园林景观的分布 | 第15-16页 |
(一) 中心区域(汉中市区) | 第16页 |
(二) 周边地区(各级县镇) | 第16页 |
三、 历史文化和园林景观设计的内涵 | 第16-18页 |
(一) 汉中地区历史发展概况 | 第16-17页 |
(二) 中国传统园林景观的造园特点 | 第17页 |
(三) 历史文化和园林景观设计的内在关联 | 第17-18页 |
四、 地理环境特征与园林景观设计的内涵 | 第18-19页 |
(一) 汉中地区的地理环境概况 | 第18-19页 |
(二) 地理环境与园林景观设计的内在联系 | 第19页 |
五、 历史遗迹园林景观设计构成 | 第19-25页 |
(一) 历史建筑景观 | 第20-23页 |
(二) 道路景观 | 第23-24页 |
(三) 水体景观 | 第24页 |
(四) 种植景观 | 第24-25页 |
六、 现代园林景观设计构成 | 第25-29页 |
(一) 种植设计 | 第25-26页 |
(二) 建筑设计 | 第26页 |
(三) 水景设计 | 第26-27页 |
(四) 小品设计 | 第27-29页 |
第三章 对汉中地区园林景观设计的比较分析研究 | 第29-37页 |
一、 共同点和不同点 | 第29-30页 |
(一) 共同点 | 第29页 |
(二) 不同点 | 第29页 |
(三) 内在联系 | 第29-30页 |
二、 园林景观存在的不足之处 | 第30-32页 |
(一) 缺少对历史文化的深入挖掘 | 第30页 |
(二) 对于细节的处理不足 | 第30-31页 |
(三) 缺少无障碍设计 | 第31-32页 |
(四) 地域性点不突出 | 第32页 |
(五) 缺少设计内涵 | 第32页 |
三、 造成这种不足的原因 | 第32-37页 |
(一) 经济条件 | 第32-33页 |
(二) 技术条件 | 第33页 |
(三) 设计师与施工方的协调问题 | 第33页 |
(四) 管理不当 | 第33-34页 |
(五) 对传统园林造园文化缺乏研究 | 第34-35页 |
(六) 自然条件的原因 | 第35-37页 |
第四章 浅析汉中地区园林景观的设计方法和策略 | 第37-47页 |
一、 园林景观的设计改造策略 | 第37-38页 |
(一) 统筹规划开发 | 第37页 |
(二) 加大宣传力度、树立保护意识 | 第37-38页 |
(三) 合理修整 | 第38页 |
二、 园林景观设计方法 | 第38-47页 |
(一) 确立设计主题 | 第38-39页 |
(二) 坚持可持续设计原则 | 第39页 |
(三) 空间设计与规划 | 第39-41页 |
(四) 景点设计 | 第41-47页 |
结语 | 第47-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