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信息与传播理论论文--传播理论论文

网络媒介事件的传播特征及影响研究--以郭美美事件为例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绪论第9-16页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9-10页
    1.2 理论背景和研究现状第10-15页
        1.2.1 理论背景第10-12页
        1.2.2 研究现状第12页
        1.2.3 网络媒介事件的概念界定第12-13页
        1.2.4 郭美美事件的典型性第13-15页
    1.3 研究方法第15-16页
第2章 从郭美美事件的发生与演变看网络媒介事件的传播特征第16-35页
    2.1 郭美美事件的传播过程模式特征第16-19页
        2.1.1 传播过程的模式变革第16-17页
        2.1.2 传播过程的非线性发展第17-18页
        2.1.3 传播过程的自组织形式第18-19页
    2.2 郭美美事件中的传播信息内容特征第19-23页
        2.2.1 网络信息的主观性倾向第19-20页
        2.2.2 网络信息的微内容、碎片化趋势第20-22页
        2.2.3 非正式信息的汇聚第22-23页
    2.3 郭美美事件中的传播载体特征第23-26页
        2.3.1 作为诱因的自媒体第23-25页
        2.3.2 参与与互动的传统媒体第25-26页
    2.4 郭美美事件中的传者与受者特征第26-29页
        2.4.1 非职业传播者的诞生及职业传播者“把关人”形象的弱化第26-27页
        2.4.2 “网络推手”作为职业传播者的行业化第27-28页
        2.4.3 传者与受者的实时共动第28-29页
    2.5 郭美美事件中的舆情传播特征第29-35页
        2.5.1 舆情的标签化传播第29-31页
        2.5.2 舆情传播主要载体形态的变化第31-33页
        2.5.3 舆情的“风吹浪起式”进程与“雪崩式”消散方式第33-35页
第3章 从郭美美事件看网络媒介事件的社会影响第35-40页
    3.1 郭美美事件中网络媒介正面社会功能体现第35-38页
        3.1.1 政治功能第35-36页
        3.1.2 文化功能第36-37页
        3.1.3 经济功能第37-38页
    3.2 郭美美事件中网络媒介负面社会影响表现第38-40页
第4章 网络媒介事件正面社会意义引导策略第40-48页
    4.1 网络媒体系统的自我的调整第40-44页
        4.1.1 通过议程避免网络信息失序,规范网络媒体媒介权力第40-43页
        4.1.2 强化与传统媒体互动,发挥主流媒体缓释作用第43-44页
    4.2 社会系统的管理和调控第44-48页
        4.2.1 提升政府网站影响力,利用网络疏导网络舆论和文化价值观第44-45页
        4.2.3 形成相对统一管理职责,协调社会与各网络媒体之间沟通第45-47页
        4.2.4 增加技术创新政府投入,强化网络运行环境安全维护水平第47-48页
第5章 结语第48-49页
参考文献第49-51页
致谢第51-52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第52页

论文共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南方日报》(1979-2011)经济新闻报道研究
下一篇:戴维·莫利的电视受众理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