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灾害地质学论文

基于双变量模型的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图目录第8-9页
表目录第9-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9页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第10-13页
        1.1.1 选题背景第10-12页
        1.1.2 研究意义第12-13页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3-16页
        1.2.1 地震次生灾害研究第13页
        1.2.2 地震次生灾害危险性研究第13-16页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16-19页
        1.3.1 研究内容第16-17页
        1.3.2 技术路线第17-19页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及数据获取第19-27页
    2.1 研究区概况第19-23页
        2.1.1 自然地理第19-20页
        2.1.2 地质构造第20-21页
        2.1.3 社会概况第21-22页
        2.1.4 研究区次生地质灾害类型第22-23页
    2.2 数据获取第23-27页
        2.2.1 遥感影像第23-25页
        2.2.2 DEM第25页
        2.2.3 研究区滑坡、崩塌分布第25-27页
第三章 次生地质灾害的形成条件及信息提取第27-35页
    3.1 地形地貌第27-30页
    3.2 地质构造第30-32页
    3.3 植被覆盖度第32页
    3.4 水文条件第32-33页
    3.5 地震第33-35页
第四章 地震次生地质灾害敏感性分析第35-46页
    4.1 敏感性评价尺度的选择第35页
    4.2 双变量统计模型第35-36页
    4.3 基于双变量模型的次生地质灾害敏感性分析第36-46页
        4.3.1 影响因子分析第36-44页
        4.3.2 敏感性区划第44-46页
第五章 玉树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划第46-55页
    5.1 人工活动第46-49页
        5.1.1 道路第46-47页
        5.1.2 居民地第47-49页
    5.2 玉树地震次生灾害危险性评价第49-55页
        5.2.1 次生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划第49-51页
        5.2.2 评价结果的验证第51-55页
结论和讨论第55-56页
参考文献第56-59页
致谢第59页
论文发表情况第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MRA方法的旅游资源价值评价研究--以阿尔山森林公园游憩价值为例
下一篇:微波谐振法精密测量圆柱腔体尺寸及气体折射率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