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刑事诉讼法论文

从公诉的视角评析我国刑事和解制度的构建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引言第9-11页
第1章 刑事和解制度概述第11-20页
    1.1 刑事和解制度的内涵第11页
    1.2 刑事和解制度的起源与发展第11-13页
    1.3 刑事和解制度的理论基础第13-16页
        1.3.1 平衡理论第14页
        1.3.2 叙说理论第14-15页
        1.3.3 恢复正义理论第15-16页
    1.4 西方刑事和解制度的功能第16-20页
        1.4.1 社会功能第16-17页
        1.4.2 诉讼功能第17-20页
第2章 我国对刑事和解制度的探讨与实践第20-27页
    2.1 学界的理论探讨与实务界的实践探索第20-23页
        2.1.1 学界的理论探讨第20-21页
        2.1.2 实务界的实践探索第21-23页
    2.2 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关于刑事和解的规定及评析第23-27页
        2.2.1 和解的适用范围评析第24-25页
        2.2.2 和解的适用阶段评析第25-27页
第3章 公诉阶段适用和解的理论依据及现实意义第27-33页
    3.1 公诉阶段适用和解的理论依据第27-30页
        3.1.1 刑事和解与公诉在价值上的契合第27-29页
        3.1.2 公诉与刑事和解具有一致的目的第29-30页
        3.1.3 公诉与刑事和解在内容上的互补第30页
    3.2 公诉阶段适用刑事和解的意义第30-33页
        3.2.1 在公诉阶段开展刑事和解,符合公诉改革的发展方向第30-31页
        3.2.2 在公诉阶段开展刑事和解,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第31-32页
        3.2.3 在公诉阶段开展刑事和解,有利于缓解当前国家诉讼资源配置与刑事案件递增的矛盾第32-33页
第4章 公诉阶段适用和解程序的设置第33-43页
    4.1 刑事和解的基本程序第33-35页
        4.1.1 和解的启动第33页
        4.1.2 和解的主持第33-34页
        4.1.3 和解的审查第34页
        4.1.4 赔偿的数额与协议的效力第34-35页
        4.1.5 和解及和解协议履行的期限第35页
        4.1.6 和解后的刑事责任处置第35页
    4.2 刑事和解的监督机制第35-36页
    4.3 公诉阶段刑事和解的处理模式第36-40页
        4.3.1 和解不起诉第36-37页
        4.3.2 和解暂缓起诉第37-38页
        4.3.3 和解起诉第38-40页
    4.4 公诉阶段适用刑事和解应注意的问题第40-43页
        4.4.1 要规范刑事和解适用的标准第40-41页
        4.4.2 防止刑事和解中出现司法腐败现象第41-43页
结论第43-44页
参考文献第44-46页
致谢第46-47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第47页

论文共4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公诉案件撤诉的规范化研究
下一篇:股东会计账簿查阅权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