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安全保密论文--加密与解密论文

面向密码应用的可重构系统中任务管理与调度研究

摘要第7-8页
Abstract第8-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6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0-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4页
        1.2.1 支持动态可重构计算的操作系统研究现状第11-13页
        1.2.2 可重构计算的任务调度研究现状第13-14页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第14页
    1.4 本文的组织结构第14-16页
第二章 相关知识介绍第16-27页
    2.1 可重构计算概述第16-21页
        2.1.1 可重构计算的定义第16-17页
        2.1.2 可重构计算系统的耦合结构第17-19页
        2.1.3 动态可重构计算第19-20页
        2.1.4 动态部分重构计算的优势第20-21页
    2.2 面向密码应用的可重构系统架构第21-25页
        2.2.1 分层架构第21-22页
        2.2.2 可重构计算平台第22-23页
        2.2.3 任务管理和任务调度第23-25页
    2.3 eCos 概述第25-26页
        2.3.1 eCos 的起源与历史第25页
        2.3.2 eCos 的优点第25-26页
    2.4 本章小结第26-27页
第三章 可重构系统中任务管理机制设计第27-43页
    3.1 软件任务/混合任务划分模式第27-30页
        3.1.1 软/硬件任务划分模式第27-28页
        3.1.2 软件任务/混合任务划分模式的提出第28-29页
        3.1.3 混合任务潜在的性能提升第29-30页
    3.2 支持可重构计算的 eCos 拓展机制概览第30-31页
        3.2.1 相关机制设计的目的第30页
        3.2.2 拓展机制概览第30-31页
    3.3 重构控制机制第31-33页
        3.3.1 混合任务的重构模型第31-32页
        3.3.2 重构控制机制的流程第32-33页
    3.4 混合任务实现机制第33-40页
        3.4.1 混合任务的软件实现第33-35页
        3.4.2 混合任务的硬件实现第35-37页
        3.4.3 两种实现方式的统一第37-39页
        3.4.4 混合任务的终止和消除第39-40页
    3.5 同步与通信机制第40-42页
        3.5.1 代理线程与软件线程的同步和通信第40-41页
        3.5.2 代理线程与硬件任务的同步和通信第41-42页
    3.6 本章小结第42-43页
第四章 面向密码应用的多目标任务调度研究第43-58页
    4.1 密码算法及其任务调度需求分析第43-44页
        4.1.1 密码算法分析第43页
        4.1.2 密码任务的调度需求分析第43-44页
    4.2 调度问题描述第44-47页
        4.2.1 描述模型第44-45页
        4.2.2 目标平台抽象描述第45-46页
        4.2.3 任务描述第46-47页
    4.3 调度器模型第47-50页
        4.3.1 多级队列调度器第47-48页
        4.3.2 层次调度模型架构第48-50页
    4.4 RTMF 配置调度算法第50-56页
        4.4.1 算法原理第50页
        4.4.2 算法设计第50-54页
        4.4.3 算法分析第54-56页
    4.5 本章小结第56-58页
第五章 密码应用实例与仿真实验分析第58-66页
    5.1 密码应用实例第58-61页
        5.1.1 AES 加密应用及其任务划分第58-59页
        5.1.2 基于 eCos4RC 的 AES 加密处理过程第59-61页
    5.2 实验平台第61-62页
        5.2.1 仿真环境第61-62页
        5.2.2 实验对比方案第62页
    5.3 实验内容与结果分析第62-65页
        5.3.1 HES_Length 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第62-63页
        5.3.2 RT 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第63-64页
        5.3.3 RPU 数量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第64-65页
    5.4 本章小结第65-66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66-68页
    6.1 论文工作总结第66-67页
    6.2 进一步的工作第67-68页
参考文献第68-71页
作者简历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主要工作第71-72页
致谢第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标准模型下可证安全的签密方案研究
下一篇:MIMO系统干扰抑制与性能增强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