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目录 | 第9-12页 |
1 绪论 | 第12-23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2-15页 |
1.2 铜闪速熔炼过程建模技术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1.3 铜闪速熔炼过程操作参数优化技术研究现状 | 第18-21页 |
1.4 本文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 第21-23页 |
2 基于操作模式的铜闪速熔炼过程工况迁移框架 | 第23-43页 |
2.1 铜闪速熔炼过程工艺过程及影响因素分析 | 第23-33页 |
2.1.1 铜闪速熔炼工艺过程 | 第23-25页 |
2.1.2 物料平衡和热平衡分析 | 第25-31页 |
2.1.3 影响铜闪速熔炼性能的因素分析 | 第31-32页 |
2.1.4 控制方式分析 | 第32-33页 |
2.2 工况迁移问题的提出 | 第33-37页 |
2.3 操作模式形式化描述 | 第37-40页 |
2.3.1 铜闪速熔炼过程操作模式 | 第37-39页 |
2.3.2 铜闪速熔炼生产过程采用操作模式描述的原因分析 | 第39-40页 |
2.4 铜闪速熔炼过程工况迁移框架 | 第40-42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3 基于柯西不等式的操作模式分级快速匹配方法 | 第43-53页 |
3.1 铜闪速熔炼过程操作模式分级快速匹配思路 | 第43-44页 |
3.2 基于PCA的属性重要性度量 | 第44-46页 |
3.3 基于柯西不等式的快速匹配准则 | 第46-50页 |
3.3.1 操作模式相似性判断准则 | 第46-48页 |
3.3.2 快速匹配准则构造 | 第48-49页 |
3.3.3 算法复杂度分析 | 第49-50页 |
3.4 数据验证 | 第50-52页 |
3.4.1 UCI数据集验证 | 第50页 |
3.4.2 铜闪速熔炼过程实际生产数据验证 | 第50-5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4 基于投影寻踪回归的铜闪速熔炼过程关键工艺指标预测 | 第53-63页 |
4.1 铜闪速熔炼过程关键工艺指标预测模型构建思路 | 第53-54页 |
4.2 投影寻踪回归及其实现 | 第54-56页 |
4.3 铜闪速熔炼过程关键工艺指标预测模型构建 | 第56-60页 |
4.3.1 综合投影指标函数 | 第57页 |
4.3.2 模型构建步骤 | 第57-59页 |
4.3.3 模型参数更新机制 | 第59-60页 |
4.4 数据验证与结果分析 | 第60-62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5 基于实数编码混沌伪并行遗传算法的操作模式优化 | 第63-77页 |
5.1 铜闪速熔炼过程操作模式优化思路 | 第63-64页 |
5.2 铜闪速熔炼过程操作模式优化模型 | 第64-65页 |
5.2.1 优化目标 | 第64-65页 |
5.2.2 约束条件 | 第65页 |
5.3 实数编码混沌伪并行遗传算法 | 第65-73页 |
5.3.1 实数编码与遗传操作算子 | 第66-68页 |
5.3.2 混沌信息交换机制设计 | 第68-70页 |
5.3.3 实数编码混沌伪并行遗传算法实现 | 第70-71页 |
5.3.4 算法性能测试 | 第71-73页 |
5.4 铜闪速熔炼过程操作模式优化实现 | 第73-75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5-77页 |
6 面向调整代价最优的铜闪速熔炼过程工况迁移路径优化 | 第77-103页 |
6.1 面向调整代价最优的铜闪速熔炼过程工况迁移路径优化思路 | 第77-78页 |
6.2 铜闪速熔炼过程工况迁移路径优化问题 | 第78-82页 |
6.2.1 熔炼过程工况迁移路径优化指标 | 第78-79页 |
6.2.2 熔炼过程工况迁移路径优化约束 | 第79-81页 |
6.2.3 解决思路分析 | 第81-82页 |
6.3 铜闪速熔炼过程动态模型构建 | 第82-90页 |
6.3.1 动态质量平衡模型 | 第82-86页 |
6.3.2 动态质量平衡模型验证 | 第86-88页 |
6.3.3 动态能量平衡模型 | 第88-89页 |
6.3.4 动态能量平衡模型验证 | 第89-90页 |
6.4 基于Legendre伪谱法的最优工况迁移路径求解 | 第90-96页 |
6.4.1 Legendre伪谱法 | 第90-91页 |
6.4.2 铜闪速熔炼过程工况迁移路径优化问题离散化 | 第91-96页 |
6.4.3 序列二次规划算法 | 第96页 |
6.5 数据验证结果分析 | 第96-102页 |
6.6 本章小结 | 第102-103页 |
7 基于操作模式的铜闪速熔炼过程监控与优化系统 | 第103-111页 |
7.1 系统总体架构及实施步骤 | 第103-106页 |
7.1.1 系统总体架构 | 第103-104页 |
7.1.2 系统软件结构 | 第104页 |
7.1.3 系统实施步骤 | 第104-106页 |
7.2 功能设计 | 第106-110页 |
7.2.1 过程状态监控模块 | 第106页 |
7.2.2 操作模式发现模块 | 第106-107页 |
7.2.3 操作模式匹配模块 | 第107-108页 |
7.2.4 熔炼过程工况迁移路径优化模块 | 第108-109页 |
7.2.5 数据库管理模块 | 第109-110页 |
7.3 本章小结 | 第110-111页 |
8 总结与展望 | 第111-113页 |
8.1 本文工作总结 | 第111-112页 |
8.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112-113页 |
参考文献 | 第113-126页 |
附录 | 第126-132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第132-134页 |
致谢 | 第13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