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格力电器技术创新激励体系研究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图目录 | 第9-10页 |
| 表目录 | 第10-11页 |
| 1 绪论 | 第11-20页 |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 1.2 研究目标及意义 | 第12页 |
| 1.3 相关理论综述 | 第12-16页 |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 1.5 本文的研究方法和内容 | 第18-20页 |
| 2 格力电器相关背景 | 第20-24页 |
| 2.1 格力电器发展历程 | 第20-21页 |
| 2.2 格力电器组织架构 | 第21-22页 |
| 2.3 格力电器主要厂部的职能 | 第22-24页 |
| 3 格力电器技术创新激励体系分析 | 第24-48页 |
| 3.1 技术创新的目标管理激励体系 | 第24-29页 |
| 3.2 技术创新项目的管理保障体系 | 第29-34页 |
| 3.3 技术研发人员的职业通道建设 | 第34-38页 |
| 3.4 鼓励技术创新的科技进步奖 | 第38-44页 |
| 3.5 格力电器全员提案改善系统 | 第44-46页 |
| 3.6 技术研发人员的薪酬体系 | 第46-48页 |
| 4 格力电器技术创新激励体系的潜在问题 | 第48-53页 |
| 4.1 技术研发人员绩效评价体系的缺陷 | 第48-49页 |
| 4.2 项目进行中的本位主义 | 第49页 |
| 4.3 员工自发创新及知识产权激励的不足 | 第49-50页 |
| 4.4 技术创新激励手段及内容缺乏多样性 | 第50-51页 |
| 4.5 技术创新的专业培训及资源共享缺失 | 第51-53页 |
| 5 格力电器技术创新激励体系完善的对策 | 第53-58页 |
| 5.1 技术研发人员绩效评价体系的完善 | 第53-54页 |
| 5.2 消灭项目中的本位主义 | 第54-55页 |
| 5.3 为员工自发技术创新提供平台及知识产权激励 | 第55-56页 |
| 5.4 加强技术创新的专业培训及资源共享 | 第56-57页 |
| 5.5 技术创新激励手段多样化 | 第57-58页 |
| 结束语 | 第58-60页 |
| 致谢 | 第60-61页 |
| 参考文献 | 第61-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