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3页 |
0. 前言 | 第13-20页 |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3-16页 |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 第17-20页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7-19页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9页 |
·对国内外文献的评述 | 第19-20页 |
1. 风险资本理论与偿付能力概述 | 第20-31页 |
·风险资本理论 | 第20-25页 |
·风险资本(RBC)的起源及实施背景 | 第20-21页 |
·RBC的理念、分类及其计算公式 | 第21-24页 |
·RBC的优点 | 第24-25页 |
·偿付能力的界定 | 第25-28页 |
·保险监管的必要性 | 第25-26页 |
·偿付能力监管是保险监管的核心 | 第26-28页 |
·RBC比率及其对寿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的影响 | 第28-31页 |
·RBC比率概述 | 第28-30页 |
·RBC比率对寿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的影响 | 第30-31页 |
2. 我国偿付能力监管的历史、现状及问题 | 第31-41页 |
·我国偿付能力监管的历史沿革 | 第31-33页 |
·我国寿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的现状 | 第33-38页 |
·一般层次的监管 | 第34-35页 |
·偿付能力监管的进展 | 第35-38页 |
·我国寿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中存在的问题 | 第38-41页 |
·资本计算规则尚需完善 | 第38-39页 |
·偿付能力监管档次有待细化 | 第39页 |
·相关偿付能力监管法规有待完善 | 第39-41页 |
3. 美国偿付能力监管模式及其启示 | 第41-49页 |
·美国偿付能力监管模式分析 | 第41-45页 |
·IRIS和FAST体系 | 第41-42页 |
·RBC方法 | 第42-43页 |
·现金流量测试 | 第43-44页 |
·财务报表编制规则 | 第44-45页 |
·保险监管信息系统 | 第45页 |
·RBC在美国偿付能力监管中的作用 | 第45-47页 |
·RBC对我国偿付能力监管的启示 | 第47-49页 |
4. 引入RBC对寿险公司的影响及实证分析 | 第49-57页 |
·实施RBC方法对我国寿险公司的影响 | 第49-50页 |
·促进寿险公司资产配置策略的提高 | 第49-50页 |
·细化风险责任的管理,加强产品结构的调整 | 第50页 |
·促进寿险业的并购与整合 | 第50页 |
·RBC理论引入偿付能力监管的实证分析 | 第50-57页 |
·RBC理论运用的实例 | 第50-54页 |
·RBC实例的具体风险分析 | 第54-57页 |
5. RBC引入我国寿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应注意的问题 | 第57-64页 |
·RBC要求法的局限及其克服 | 第57-60页 |
·RBC要求法的局限性 | 第57-59页 |
·RBC要求法局限性的克服 | 第59-60页 |
·RBC理论引入偿付能力监管的条件及环境 | 第60-64页 |
·正确区分法定会计准则和一般会计准则 | 第60-61页 |
·完善偿付能力监管的相关法律法规 | 第61页 |
·完善保险企业信息披露制度 | 第61-62页 |
·逐步完善资本市场,建立金融资产的风险评估体系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后记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 第69-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