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19页 |
1.1 课题的原因和意义 | 第13-14页 |
1.1.1 课题研究原因 | 第13-14页 |
1.1.2 课题研究意义 | 第14页 |
1.2 课题研究趋势 | 第14-16页 |
1.2.1 电动汽车发展趋势 | 第14-15页 |
1.2.2 单人电动汽车中控区外观发展趋势 | 第15-16页 |
1.3 研究内容和基本框架 | 第16-19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1.3.2 研究基本框架 | 第16-19页 |
第二章 人机交互在单人电动汽车中控区外观设计研究思路 | 第19-25页 |
2.1 人机交互概述 | 第19-21页 |
2.1.1 人机交互的组成 | 第19-20页 |
2.1.2 人机交互设计目标 | 第20页 |
2.1.3 人机交互设计过程 | 第20-21页 |
2.2 基于人机交互的产品设计研究思路 | 第21-25页 |
2.2.1 产品设计要素 | 第21页 |
2.2.2 用户需求 | 第21-22页 |
2.2.3 产品设计、用户需求、技术支撑之间的关系 | 第22页 |
2.2.4 基于人机交互的产品开发模型 | 第22-25页 |
第三章 单人电动汽车中控区外观设计的相关理论分析 | 第25-35页 |
3.1 人机工程学与中控区设计 | 第25-29页 |
3.1.1 二维人体模板应用 | 第25-26页 |
3.1.2 坐姿近身作业空间 | 第26页 |
3.1.3 仪表板布置 | 第26页 |
3.1.4 仪表盘颜色匹配 | 第26-27页 |
3.1.5 视觉分析 | 第27-29页 |
3.2 认知心理学与中控区设计 | 第29-32页 |
3.2.1 感知系统研究 | 第29页 |
3.2.2 视觉色彩研究 | 第29-30页 |
3.2.3 视知觉组织特点 | 第30-31页 |
3.2.4 视觉搜索特点 | 第31页 |
3.2.5 短时记忆与设计 | 第31页 |
3.2.6 语音交互特性 | 第31-32页 |
3.3 界面设计理论与中控区设计 | 第32-33页 |
3.3.1 界面设计特性 | 第32-33页 |
3.3.2 图标设计 | 第33页 |
3.4 感性工学与中控区设计 | 第33-35页 |
第四章 单人电动汽车中控区用户调查 | 第35-43页 |
4.1 用户调查方法 | 第35-37页 |
4.2 单人电动汽车中控区调查统计分析 | 第37-42页 |
4.2.1 仪表盘界面调查情况 | 第37页 |
4.2.2 导航系统界面调查情况 | 第37-39页 |
4.2.3 中控区外观造型调查情况 | 第39-40页 |
4.2.4 中控区氛围灯调查 | 第40-42页 |
4.3 用户调查信息分析和整理 | 第42-43页 |
第五章 单人电动汽车中控区外观设计研究 | 第43-49页 |
5.1 单人电动汽车设计定位 | 第43页 |
5.2. 单人电动汽车中控区外观研究步骤 | 第43-44页 |
5.3 单人电动汽车中控区外观设计研究 | 第44-49页 |
5.3.1 中控区外观风格宜简不宜繁 | 第44-46页 |
5.3.2 中控区高度宜低不宜高 | 第46页 |
5.3.3 中控区外观造型宜上下分体式 | 第46-47页 |
5.3.4 中控区氛围灯光源宜下不宜上 | 第47-49页 |
第六章 单人电动汽车中控区外观设计实践 | 第49-61页 |
6.1 单人电动汽车中控区外观功能层面设计 | 第49-52页 |
6.1.1 仪表盘界面设计 | 第49-50页 |
6.1.2 导航界面功能层面设计 | 第50-51页 |
6.1.3 中控区外观造型的功能设计 | 第51-52页 |
6.1.4 中控区氛围灯功能设计 | 第52页 |
6.2 单人电动汽车中控区外观审美层面设计 | 第52-56页 |
6.2.1 仪表盘界面设计的改良 | 第52-53页 |
6.2.2 导航系统界面设计 | 第53-55页 |
6.2.3 中控区外观造型设计 | 第55-56页 |
6.2.4 中控区氛围灯设计 | 第56页 |
6.3 单人电动汽车中控区外观情感层面设计 | 第56-61页 |
6.3.1 仪表盘界面的人性化设计 | 第56-58页 |
6.3.2 情感在导航系统界面设计中的体现 | 第58-59页 |
6.3.3 以用户舒适性为基础的中控区外观造型设计 | 第59页 |
6.3.4 中控区氛围灯在用户情绪方面的互动设计 | 第59-61页 |
第七章 总结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5页 |
附录 A | 第65-67页 |
附录 B | 第67-71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 第71-73页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