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伦理学(道德哲学)论文--伦理学理论与方法论论文--伦理学史论文

儒家经权思想的伦理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绪论第9-19页
    一、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第9-11页
    二、学术界研究现状第11-17页
    三、本文的主要思路和研究方法第17-19页
第一章 儒家经权思想的主要内容第19-36页
    第一节 儒家经权思想概说第19-26页
        一、儒家经权思想的内涵第19-20页
        二、经与权的含义第20-23页
        三、经与权的辩证关系第23-26页
    第二节 儒家经权思想的演变第26-36页
        一、儒家经权思想的理论起点第27-28页
        二、儒家经权思想的继承发展第28-36页
第二章 儒家经权思想的伦理意蕴第36-56页
    第一节 儒家经权思想的理论实质第36-43页
        一、主张善分等次第36-38页
        二、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结合第38-39页
        三、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第39-41页
        四、主体选择的自由及限度第41-43页
    第二节 儒家经权思想的理论特点第43-47页
        一、守经至上第43-45页
        二、择善唯大第45-46页
        三、唯德是从第46-47页
    第三节 儒家经权思想的运用特色第47-56页
        一、运用主体—具备仁、智、勇的品性第47-50页
        二、运用实质—特殊的道德选择第50-52页
        三、运用范围—道德实践的具体情境第52-56页
第三章 儒家经权思想的历史影响及现代意义第56-69页
    第一节 儒家经权思想的积极影响第56-59页
        一、肯定主体选择自由及化解道德冲突矛盾第56-58页
        二、增添儒家思想活力与丰富儒家思想体系第58-59页
    第二节 儒家经权思想的消极影响第59-62页
        一、守经对权变的局限第59-61页
        二、权变限制对民众道德觉悟的否定第61-62页
    第三节 儒家经权思想的现代意义第62-69页
        一、对解决现实生活中道德冲突的启发第63-65页
        二、对建设社会主义思想方法论的借鉴第65-69页
结语第69-70页
参考文献第70-74页
附录第74-75页
后记第75-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学生面部表情识别的特质一致性效应研究
下一篇:九一八后蒋介石的民族复兴思想研究(1931-1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