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模式识别与装置论文

基于稀疏编码的快速人脸识别算法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1 绪论第9-14页
    1.1 人脸识别技术的研究背景和意义第9-11页
    1.2 人脸识别技术的发展现状第11-13页
    1.3 本文研究内容第13-14页
2 人脸识别技术综述第14-21页
    2.1 人脸识别的流程第14-16页
    2.2 人脸识别的性能评价标准第16-17页
        2.2.1 人脸检测性能的指标第16页
        2.2.2 身份识别性能的指标第16-17页
    2.3 主要的人脸识别方法第17-19页
        2.3.1 基于人脸几何结构的方法第17-18页
        2.3.2 基于子空间特征的方法第18-19页
    2.4 目前基于稀疏编码人脸识别算法第19-20页
    2.5 本章小结第20-21页
3 稀疏编码和极限学习机理论第21-29页
    3.1 稀疏编码第21-25页
        3.1.1 稀疏编码理论第21-22页
        3.1.2 稀疏编码算法的求解第22-23页
        3.1.3 稀疏编码的应用第23-24页
        3.1.4 目前稀疏编码算法存在的问题第24-25页
    3.2 极限学习机(ELM)理论第25-28页
    3.3 本章小结第28-29页
4 基于稀疏编码的快速人脸识别第29-46页
    4.1 算法概述第29-31页
    4.2 通用视觉特征理论第31-33页
    4.3 通用视觉特征的提取第33-38页
        4.3.1 预处理及白化过程第33-35页
        4.3.2 稀疏编码第35-36页
        4.3.3 非线性化过程第36-38页
    4.4 基于 ELM 学习的稀疏表示第38-39页
    4.5 基于 ELM 分类器的人脸识别第39-40页
    4.6 快速人脸识别的具体算法第40-44页
    4.7 本章小结第44-46页
5 人脸识别实验及结果分析第46-55页
    5.1 通用视觉特征:基函数第46-47页
    5.2 基于 ELM 的稀疏编码算法的可行性第47-50页
    5.3 人脸识别实验第50-54页
        5.3.1 ORL 数据库第51-53页
        5.3.2 PIE 人脸数据库第53-54页
    5.4 本章小结第54-55页
6 总结和展望第55-57页
    6.1 总结第55-56页
    6.2 展望第56-57页
参考文献第57-61页
致谢第61-62页
个人简历第62-6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63-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网络电视剧广告模式研究
下一篇:基于整数上同态加密的云存储密文检索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