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0页 |
| 专业名词缩写符号 | 第10-11页 |
| 目录 | 第11-13页 |
| 前言 | 第13-14页 |
| 文献综述 | 第14-25页 |
| 1.部分粗饲料在我国的产量及使用情况 | 第14-16页 |
| ·我国秸杆资源分布及利用现状的分析 | 第14-15页 |
| ·苜蓿资源分布及利用现状的分析 | 第15-16页 |
| 2 提高粗饲料营养价值的措施 | 第16-17页 |
| ·传统方法 | 第16-17页 |
| ·利用组合效应原理对粗饲料进行科学搭配提高粗饲料营养价值 | 第17页 |
| 3 饲料间的组合效应 | 第17-25页 |
| ·组合效应的概念 | 第17-18页 |
| ·评估组合效应的方法 | 第18-19页 |
| ·组合效应的机制 | 第19-23页 |
| ·粗饲料组合效应的应用 | 第23-25页 |
| 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实验目的与意义 | 第25页 |
| 1 存在的问题 | 第25页 |
| 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5页 |
| 实验研究 | 第25-48页 |
| 试验一 不同比例的稻草秸秆、青贮玉米秸秸和苜蓿草块的组合效应对瘤胃发酵规律的影响 | 第25-39页 |
| 1.试验材料 | 第25-26页 |
| 2.试验设计 | 第26-27页 |
| 3.体外培养 | 第27-28页 |
| ·瘤胃液收集 | 第27页 |
| ·人工唾液调制 | 第27-28页 |
| ·微生物培养液配置 | 第28页 |
| ·体外培养程序 | 第28页 |
| 4 测定项目及方法 | 第28-29页 |
| ·发酵产气量测定 | 第28页 |
| ·产气参数计算 | 第28-29页 |
| ·氨态氮(NH3-N) | 第29页 |
| ·挥发性脂肪酸(VFAs) | 第29页 |
| ·发酵pH的测定 | 第29页 |
| 5 统计分析 | 第29-30页 |
| 6 结果与分析 | 第30-35页 |
| ·粗料和精料的部分常规营养指标 | 第30页 |
| ·不同粗料组合的体外产气量 | 第30-31页 |
| ·不同组合的产气参数 | 第31-32页 |
| ·pH值 | 第32页 |
| ·NH3-N浓度 | 第32-33页 |
| ·MCP的浓度 | 第33页 |
| ·VFAs的浓度 | 第33-34页 |
| ·各粗料组合在产气量(GP)上的组合效应 | 第34-35页 |
| 7 讨论 | 第35-38页 |
| ·不同粗料组合对体外产气量及产气参数的影响 | 第35-36页 |
| ·不同粗料组合对pH值的影响 | 第36页 |
| ·不同粗料组合对NH3-N浓度的影响 | 第36-37页 |
| ·不同粗料组合对MCP的浓度的影响 | 第37页 |
| ·不同粗料组合对VFA的浓度的影响 | 第37-38页 |
| ·各粗料组合在产气量(GP)上的组合效应 | 第38页 |
| 小结 | 第38-39页 |
| 实验二 不同比例的稻草秸秆、青贮玉米秸和苜蓿干草对夏季奶牛乳品质、生产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 第39-48页 |
| 1 实验设计 | 第39页 |
| 2 材料与方法 | 第39-40页 |
| ·实验材料 | 第39页 |
| ·实验方法 | 第39-40页 |
| 3 试验日粮 | 第40-41页 |
| 4 数据处理 | 第41页 |
| 5 结果与分析 | 第41-45页 |
| ·温湿度指数 | 第41-42页 |
| ·奶牛生产性能 | 第42页 |
| ·奶牛机体血液生化指标 | 第42-43页 |
| ·粗料组合对奶牛血气指标的影响 | 第43-44页 |
| ·经济效益核算 | 第44-45页 |
| 6 讨论 | 第45-47页 |
| ·粗料组合对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 | 第45-46页 |
| ·粗料组合对奶牛机体代谢的影响 | 第46页 |
| ·粗料组合对奶牛血气指标的影响 | 第46-47页 |
| 5.结论 | 第47-48页 |
| 参考文献 | 第48-53页 |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