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2页 |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7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 ·研究数据与方法 | 第17-22页 |
| ·样本数据选取 | 第17-18页 |
| ·研究方法 | 第18-22页 |
| 1.气象要素选取 | 第19-20页 |
| 2.高温过程强度和持续时间的划分标准 | 第20页 |
| 3.温湿指数 | 第20-22页 |
| 第二章 上海近30年夏季高温闷热天气现状 | 第22-33页 |
| ·高温时空分布特征 | 第22-24页 |
| ·夏季高温总日数变化 | 第24-26页 |
| ·夏季高温值变化 | 第26-29页 |
| ·极端气温变化趋势 | 第26-27页 |
| ·夏季日最高气温与日最低气温变化趋势 | 第27-29页 |
| ·夏季高温过程研究 | 第29-33页 |
| ·高温过程与强度 | 第29-31页 |
| ·高温过程期间平均日相对湿度变化 | 第31-33页 |
| 第三章 我国东部地区主要城市30年夏季(6-9月)高温现状分析 | 第33-51页 |
| ·夏季高温的时空分布特征 | 第33-35页 |
| ·夏季高温总日数变化 | 第35-38页 |
| ·广州、福州、南昌、武汉、南京、上海六个城市比较 | 第35-37页 |
| ·长春、石家庄、济南三个城市比较 | 第37-38页 |
| ·夏季高温值变化 | 第38-45页 |
| ·夏季极端最高气温比较 | 第38页 |
| ·年平均最低气温变化 | 第38-42页 |
| ·日最高气温与年平均日差气温趋势 | 第42-45页 |
| ·夏季高温过程研究 | 第45-51页 |
| ·夏季高温与持续日数 | 第45-49页 |
| ·夏季高温过程期间平均日相对湿度变化 | 第49-51页 |
| 第四章 高温天气形成的主要原因与危害 | 第51-59页 |
| ·高温天气的成因 | 第51-54页 |
| ·副热带高压脊线位置与强度变化 | 第51-53页 |
| ·城市下垫面 | 第53-54页 |
| ·高温形成的危害 | 第54-59页 |
| ·人体舒适度影响 | 第54-56页 |
| ·造成用水、用电紧张 | 第56-57页 |
| ·产生严重的热岛效应 | 第57-59页 |
|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 第59-62页 |
| ·结论 | 第59-60页 |
| ·讨论与研究展望 | 第60-62页 |
| 致谢 | 第62-64页 |
| 参考文献 | 第64-71页 |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1-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