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9页 |
1.1 背景 | 第8页 |
1.2 锂离子电池的简介 | 第8-12页 |
1.3 目前废旧锂离子电池回收处理的方法 | 第12-18页 |
1.3.1 萃取法 | 第12-13页 |
1.3.2 化学沉淀法 | 第13-14页 |
1.3.3 电沉积法 | 第14-15页 |
1.3.4 酸浸-盐析法 | 第15-16页 |
1.3.5 离子交换法 | 第16-17页 |
1.3.6 火法 | 第17页 |
1.3.7 生物浸出法 | 第17-18页 |
1.4 课题研究意义与内容 | 第18-19页 |
第二章 实验材料及测试方法 | 第19-22页 |
2.1 实验药品与仪器 | 第19-20页 |
2.2 材料的表征与测试 | 第20-21页 |
2.2.1 材料形貌分析 | 第20页 |
2.2.2 材料结构分析 | 第20页 |
2.2.3 材料成分分析 | 第20页 |
2.2.4 材料的其他物理性质 | 第20-21页 |
2.3 电化学性能的测试 | 第21-22页 |
第三章 LiCoO_2废料的回收及修复再生研究 | 第22-31页 |
3.1 LiCoO_2废料的回收及修复再生的方法 | 第22-24页 |
3.2 补锂时间对LiCoO_2材料结构及性能的影响 | 第24-29页 |
3.2.1 补锂后LiCoO_2的结构 | 第24-25页 |
3.2.2 补锂后LiCoO_2的形貌 | 第25-26页 |
3.2.3 补锂后LiCoO_2的粒径分布 | 第26-27页 |
3.2.4 补锂后LiCoO_2振实密度 | 第27-28页 |
3.2.5 补锂后LiCoO_2电化学性能 | 第28-29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29-31页 |
第四章 碳负极废料的回收及修复再生研究 | 第31-40页 |
4.1 碳负极废料的回收及改性方法 | 第31-33页 |
4.2 热处理温度对碳负极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 第33-39页 |
4.2.1 热处理后碳负极材料的结构 | 第33-34页 |
4.2.2 热处理后碳负极材料的形貌 | 第34-35页 |
4.2.3 热处理后碳负极材料的比表面积 | 第35-36页 |
4.2.4 热处理后碳负极材料的振实密度 | 第36-37页 |
4.2.5 热处理后碳负极材料的粒径分布 | 第37-38页 |
4.2.6 热处理后碳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 第38-39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五章 全文总结及展望 | 第40-42页 |
5.1 全文总结 | 第40页 |
5.2 展望 | 第40-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7页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 第47-48页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