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床分类论文--燃料矿床论文--石油、天然气论文

基于叠前波场模拟的井震标定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1章 引言第8-15页
    1.1 课题来源第8页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8-9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9-12页
        1.3.1 子波提取技术研究现状第9-10页
        1.3.2 测井曲线预处理研究现状第10-11页
        1.3.3 合成地震记录研究现状第11-12页
    1.4 主要研究内容第12页
    1.5 技术路线第12-14页
    1.6 文章结构安排第14-15页
第2章 反射率法正演模拟第15-23页
    2.1 反射率法基本原理第15-19页
        2.1.1 各层位函数表达式第15-17页
        2.1.2 位移和应力分量模型第17-19页
        2.1.3 各层的反射和透射系数第19页
    2.2 时间—慢度域的地震记录第19-21页
    2.3 时-空域叠前地震记录的合成第21-23页
        2.3.1 慢度积分原理第21页
        2.3.2 时空域叠前地震记录合成方法第21-23页
第3章 地震子波的选取第23-32页
    3.1 子波的属性第23-24页
        3.1.1 子波的类型第23页
        3.1.2 子波的频率第23页
        3.1.3 子波的相位第23-24页
        3.1.4 子波的长度第24页
    3.2 采用理想子波第24页
    3.3 提取地震子波第24-32页
        3.3.1 直接观测法第24-25页
        3.3.2 自相关法提取地震子波第25-28页
        3.3.3 井震联合分时窗提取子波第28-32页
第4章 测井曲线预处理第32-41页
    4.1 测井曲线的中值滤波第32-36页
        4.1.1 测井曲线的变时窗中值滤波第33-34页
        4.1.2 测井曲线的自适应中值滤波第34-36页
    4.2 测井曲线分层第36-41页
        4.2.1 层内差异法第36-37页
        4.2.2 最小厚度差和最小厚度方法第37-39页
        4.2.3 最大似然检测法第39-41页
第5章 实际合成地震记录对比分析第41-46页
    5.1 两种合成地震记录方法效果对比第41页
    5.2 多次波和转换波的影响第41-42页
    5.3 动校正等处理因素的影响第42-44页
    5.4 子波对于合成地震记录的影响第44-46页
第6章 结论及建议第46-47页
    6.1 结论第46页
    6.2 建议第46-47页
参考文献第47-50页
致谢第50页

论文共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海洋地震资料多次波衰减技术应用研究
下一篇:基于Rüger公式的地震各向异性参数反演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