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0-17页 |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1.2.1 研究区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2 元素地球化学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2.3 有机地球化学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5页 |
1.4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 第15-17页 |
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 | 第17-21页 |
2.1 区域构造概况 | 第17-18页 |
2.2 地层基本特征 | 第18-21页 |
2.2.1 灵山岛地区 | 第18-19页 |
2.2.2 丁字湾地区 | 第19页 |
2.2.3 崂山垭口-八仙墩地区 | 第19页 |
2.2.4 其他相关剖面 | 第19-21页 |
第三章 沉积地层与岩性特征 | 第21-27页 |
3.1 灵山岛莱阳组火山碎屑熔岩 | 第21-22页 |
3.2 灵山岛莱阳组重力流沉积序列特征 | 第22-25页 |
3.2.1 浊积岩 | 第23页 |
3.2.2 混合事件沉积 | 第23-25页 |
3.3 灵山岛莱阳组重力流岩石组分特征 | 第25-26页 |
3.4 硅岩的分布及岩石学特征 | 第26-27页 |
第四章 元素地球化学分析 | 第27-56页 |
4.1 主量、微量、稀土元素特征 | 第27-33页 |
4.1.1 主量元素 | 第28-29页 |
4.1.2 微量元素 | 第29-30页 |
4.1.3 稀土元素 | 第30-33页 |
4.2 沉积循环、源区风化条件及成岩作用 | 第33-39页 |
4.2.1 分选和再循环过程 | 第33-35页 |
4.2.2 风化作用 | 第35-38页 |
4.2.3 成岩作用 | 第38-39页 |
4.3 物源分析 | 第39-49页 |
4.3.1 源岩岩性 | 第39-44页 |
4.3.2 源区构造背景 | 第44-49页 |
4.4 古环境分析 | 第49-55页 |
4.4.1 古盐度分析 | 第49-50页 |
4.4.2 海相与陆相沉积环境判别 | 第50页 |
4.4.3 沉积环境氧化还原状态判别 | 第50-54页 |
4.4.4 古气候的地球化学示踪 | 第54-55页 |
4.5 硅岩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 第55-56页 |
第五章 有机地球化学特征 | 第56-66页 |
5.1 深水浊积岩的有机质富集 | 第56-57页 |
5.2 灵山岛地区浊积岩的有机质特征及生烃潜力 | 第57-63页 |
5.2.1 有机碳含量 | 第58-60页 |
5.2.2 有机质类型 | 第60-62页 |
5.2.3 生烃潜力 | 第62-63页 |
5.3 沉积水体环境 | 第63-66页 |
5.3.1 有机碳及硫含量 | 第63-64页 |
5.3.2 生物标志化合物 | 第64-66页 |
第六章 山东东部近海盆地物源、沉积环境分析及烃源岩潜能评价 | 第66-70页 |
6.1 物源来源 | 第66页 |
6.2 源区构造背景 | 第66-67页 |
6.3 沉积环境 | 第67-68页 |
6.4 烃源岩潜能及评价 | 第68-70页 |
结论及认识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8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86-87页 |
致谢 | 第87页 |